第172章 道基十二(第2/3頁)

所謂道韻,便是道祖意識,和大道法則結合,所產生出的一種特殊本源之力,可以借此取代原本無主的大道法則,從此成為這條大道在宇宙中運行的規則?

阮慈心念才動,眼前景象便是一陣扭曲,唯有太一君主仍舊是人形不變,周身放出灼灼光華,無數雨滴從他身上迸射而出,墜入宇宙,仿佛宇宙微塵一般,只是亮了一瞬,便無蹤跡可言。這便是時之道韻,廣布宇宙各處,任何一處有時序流動的周天,均少不了時之道韻,倘若太一君主將時之道韻抽離,周天必定陷於停滯,甚而從內部坍塌崩散,也是不無可能。

再往眼下這大天深處看去,能見到一柄長劍,光耀天地,散發出諸多大道法則之光,阮慈心中一動,知曉這便是未得道以前的東華寶劍,此劍尚未證道,是以身上還有生之大道以外的其余大道法則,得到之後,道祖法體只有本身大道法則,也就是自身道韻,便是對其余大道有所精研,也多以化身承接,法體皆是純凈唯一。東華劍之內,便只有濃厚純凈的生之氣息。

阮慈身為東華劍使,已渡過數百年時光,對那生之氣息最是熟悉不過,此時定睛看去,也是微微吃驚——原來生之法則在東華劍周身並不占據優勢,此劍此時所縈繞的法則之中,有終結、生、死、斷、破等諸多大道,生之法則也不過是其中一條大道而已。阮慈大可從中擇選一條大道,做為自己第十二階道基的凝練之源。

這便是太一君主將她帶來這時點的用意麽?令她有擇選的余地?又或者這也是阮慈自己內心的映照,她希望自己有擇選的余地?

阮慈向太一君主望去,但已無法覷見面容,只見得那團氣運、因果和道韻縈繞而成的光團,向外不斷灑落道韻,仿佛只出不進,但阮慈心知,定有大道回饋,只在冥冥之中。她將心定下,便不再請其開示,而是舉步向前,走過那如紙張一般扭動卷曲的世間美景,向長劍而去,心中掠過諸多大道,也是遊移不定,不知該擇選哪一條汲取,心中又是不免想道:所以,道韻便只是如此麽?

氣運是宇宙所有必然與偶然的統合,因果是宇宙萬物聯系的統合,道韻便只是意識與三千道法規則遇合所生之物?

那若是如此,又該如何解釋本方宇宙的基底道韻?若按這般說來,似乎道韻也並非不可或缺,若有一個宇宙,除了永恒道主之外,所有道祖都不復存,又或者有一個宇宙,連永恒道主這樣的創世祖都沒有,只是兀自存在,沒有任何道韻,只有三千大道法則,那麽,大道也能自行運轉,其中的萬事萬物,似乎也可以這樣永遠往前推進下去,若是這般說起,那道韻便是可有可無,畢竟如今本方宇宙也只有七十二道祖,卻只有三千大道,多得是沒有道祖的大道自行運轉,譬如凍絕之道,便不曾有道祖,可在寒雨澤凍絕之力爆發,也一樣沒有減弱絲毫威能。

只怕,剛才所悟,只是道韻中的一層,卻還沒有靠近其本質。阮慈一時不禁停住腳步,皺眉想道,“若是對宇宙本身,可有可無,那麽,那麽道韻對誰有意義呢?”

再回想一路推論而來的思路,暗想道,“道韻對意識有意義,乃是意識和物質的碰撞……乃是宇宙中所有生靈,其意識能對宇宙法則造成影響的例證,若是道韻不存,則不論生靈思想如何豐富,皆無法對世間造成絲毫影響,那麽意識與物質便無從聯系,這世間將會冷寂無比,宇宙也失去價值,若是生靈無法對周圍事物造成影響,那其存在與否便沒有任何區別,那其便等於不曾存在,而物質沒有意識感應,便等於陷入永寂之中,就好比此時若有一個東西,連道祖也無法感應,無從影響,那它就等於不在這世上,無從交互,便如同不存……”

“道韻,實為萬事萬物存在之基,乃是意識對物質影響之證,便是一個道祖都沒有,本方宇宙也有創世道祖存在,無所不在的陰陽道韻,是宇宙中最微小也最不可或缺之物,是所有大天乃至寶材、天魔、妖獸、山林、修士等所有物質存在的基礎。每一樣事物,都要這陰陽道韻的保證,才知道自己能被宇宙感知,才為存在……”

“氣運是宇宙所有必然與偶然的統合,因果是宇宙萬物所有聯系的統合,而道韻,是虛實交匯之證!是萬物超脫之階!乃是所有修行所系,所有變化之存,所有生靈之源,便是宇宙其身立足的根基!”

隨著思緒轉動,眼前那搖動卷起的畫卷,驟然大亮,便連身邊太一君主那光團,也被道韻之光照徹融化,阮慈亦不由伸出手臂,遮掩那逼人光芒,過了好一會兒,才勉強適應灼目光華,向前行去,但仍舊不能直視前方,只是憑借感應,來到長劍之前,伸手探入光華,握住劍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