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初識感應(第2/3頁)

又道,“那靈稻是他們主要營生,都在山間靈氣濃郁之處種植,也沒那麽多靈玉布設法陣,他們自己吃食都在村裏後院自己種著,有禁制守護,不會受到損毀。”

阮慈聽她說得越發有趣,見那小童幾個都是精靈有趣,便道,“既然如此,在村裏住著不也挺好的麽?仙府之中,也並非人人都能開脈,若是運氣不佳,回去便遇到主人閉關,說不定到壽終都是緣慳一面,門內的規矩,主君沒有發話,門人是沒有機緣的,便是這般,你們也情願跟我們回去麽?仙門規矩森嚴,可不如在家這般逍遙自在呢。”

那幾個小孩兒都是年幼之時,本就戀家,聞言幾個男孩也不由面露躊躇,那女孩卻是咬著下唇,再三猶豫,仍是跪地道,“便是如此,心中也是情願。”

問她為何,那女童望向天邊,有絲憧憬地道,“自小便在三素澤邊長大,聽說三素澤之外,還有數千數萬裏的地方,有一座極大的仙山,叫做紫精山,是天下所有神仙居所,我想……我想去看看。”

她語調天真,阮慈不由和秦鳳羽相視一笑,道,“也罷,我不欲收徒,但門中確實少人使喚,你若是想要看看紫精山,那便隨我去做個捧盞侍女,也是無妨。”

又問鮫人那靈稻受損所值幾何,道,“便折了一半給你們,免得你們要過些緊巴巴的日子。”

因小女孩來自莊國,便隨意起了個名字,叫她莊姬,莊姬頗是識趣,行禮之後,便自行在阮慈身後侍立,阮慈看她可愛,讓她到舟後玩耍,道,“十五歲之後再來伺候吧。”

說是開脈也要因緣,但她無事養個凡人做什麽,到底還是要賜下功法,只是尚且需要學寫規矩罷了。阮慈布置完這些,頗有些心滿意足,對秦鳳羽炫耀道,“羽娘,你瞧我是否看著很像是個大姑娘了?”

秦鳳羽笑道,“小師叔都四百多歲了,難道還不是大姑娘麽?”

那村民猶可,幾個孩子聽說阮慈四百多歲,臉上都十分吃驚,盯著阮慈看個不住,阮慈笑道,“那要看和誰比了,和他們比,我自然老了,但和你們比,我還生嫩得很呢。”

又嘆道,“原來身為仙師,來見凡人是這般的感覺,想我當時身為凡人,所見的第一個修士也是金丹修為,他說過一句話,我當時聽了很驚奇,他說兩千年前他曾來過宋國……”

她話聲突地一頓,仿似無意間戳破了一層什麽薄膜一般,心頭微然一震,暗驚道,“兩千年前來過宋國,三百多年便是金丹中期,柳寄子一個茂宗弟子,怎麽還能轉世重修不成?我……我怎麽到現在才發覺不對,這也是他的神通麽?而且三百多年就是金丹中期,比我還快,他……他究竟是誰?和謝姐姐又是什麽關系?”

因她念及柳寄子,眼前恍然便現出一條因果之線,因果觸及,隱約仿佛能探出對方的一些信息,但卻也十分模糊,只大略感到他現在還停留在金丹期內,而且和自己距離並不遠,至少在一個洲陸之內。這便是阮慈在築基十二時已能觸碰因果,所擁有的特殊異能,此時還未修行《太上感應篇》,偶然便已能感應到少許,若是功法有成,且知道對方真名,恐怕還能再清晰幾倍。

難怪諸宗修士,對感應功法都是談之色變,若是兩人敵對之時,自己對敵人一無所知,敵人卻連你方位都能感應周全,這樣的修士還如何和他相鬥?阮慈對那《太上感應篇》更增幾分好奇,若非此時拔劍也一樣要緊,也想找到何僮,真想再度回山閉門,將感應篇修得小成,再和旁人來往,想來將是十分有趣。一時又想到,“柳寄子一個金丹修士,是怎麽來中央洲陸的?難道和雙成是一道來的麽?這人將來和我,必然還要再見。”

她對柳寄子倒不如阮容那般痛恨,阮氏三子,對血夜滅門的仇恨歸責都不一樣,阮容恨柳寄子,阮謙恨三宗,阮慈當時眼界就比兄姐更高,只覺得此事未必就到三宗為止,幕後定有主使,若是只和三宗計較,難免有些欺軟怕硬。

而柳寄子,在當時那世道之下,也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如今想到和他還有牽扯,阮慈也是心平氣和,不知如何,眼前隱隱又現出一條因果線,連到另一處,心中生出感應,知道另一頭是姐姐阮容。而阮容此時氣息有些微弱,想來是剛從劫力之中回復,但卻隱隱也有了突破之兆,三人身上,各有因果相連,牽連阮容和柳寄子那條線,要比阮慈和柳寄子的牽連更粗,甚而比阮容和阮慈之間的聯系更是茁壯。

阮慈不由納悶,幾乎以為是自己看錯了,暗道,“我和姐姐是替身與正主的關系,柳寄子……柳寄子救了姐姐倒是真的,但因果有這麽粗嗎?是我功行不濟,看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