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再煉東華(第2/3頁)

大自在令主一道魔光未能奏效,悶哼一聲,頓時使出神通,法天像地一般,猶如一個巨人坐在血海之中,幻出三頭六臂之身,各自觀照四面八方,雖然未曾直接對阮慈等人出手,但想越過他的阻礙,卻也不能。

此時天錄的速度已經無用,落入車內,秦鳳羽駕馭飛車,在那巨人舉手投足之間險之又險地躲避了起來,她此時不能斷了逃離之勢,一旦往回飛遁,卷入五名元嬰的戰場之中,只怕輕易便會被攪和得粉身碎骨,元嬰大戰,有時已牽扯到法則之力,在戰場中心,哪怕是金丹也承受不了。便是此時,在元嬰身側,力場似乎也被拉扯傾倒,想要逃離,難上加難,但若是要往大自在令主身邊飛遁,速度卻要更快上許多。天錄道,“這便是大自在天魔令的威能,可以操縱力場,我們這樣遲早要被抓住!”

阮慈道,“你們二人為我護法!只需爭取一瞬!”

此時雖然仍非合適時機,但倘若不能拔劍,也難以了局,而阮慈服用丹藥以後,玉池靈液也恢復近半,有了一搏鬥之力。當下再不猶豫,將玉鐲褪下,微微一振化作長劍,心中念道,“青君青君,你莫生我的氣!”

第一次煉化東華劍時,她對道韻運使幾乎一無所知,此時卻已非吳下阿蒙,先從要義闡發:太初大道和生之大道關系極為親密,甚而太初道種便是從東華劍之中取出,雖說此劍之後洗練道韻,但因果仍在,這是其一,其二太初大道也正是生之大道創世之時,誕生的先天五太之一,其余大道則是由先天五太繁衍生發,因此掌握太初道韻的阮慈,煉化東華劍要比其余大道更加容易!

先想到因果仍在,道種也從東華劍取出,劍身微震,太初道韻滲入劍身便沒有那樣艱難,再想到太初道韻煉化東華劍要更加容易,阮慈腦際轟然一響,眼前仿佛現出無窮妙景,正是生之大道在東華劍內殘留道韻,對大道的種種闡述和理解。她那初初滲入的一點太初道韻,相比起來就要粗陋單一得多,往生之道韻所化大海之中落去,仿似一滴水一般,很快便消融不見。

若按這般來看,別說一瞬,只怕是數千年都難以將這寬廣難以估量的生之道韻壓過,但阮慈經過和魔主、道奴的道韻博弈,已知道韻攻伐,絕非如此簡單粗暴,心道,“太初乃人之初,生發出無數情、欲、念大道,這些大道法則,無不是生靈獨有,生之大道和太初大道實則纏纏綿綿,互為補益,並非是敵對關系,太初大道生發其余大道,亦有一個生字,而生之大道繁衍出的無數生靈,其人性也由太初生發。相輔相成,互相包容,誰說生之道韻之中,便沒有我能夠汲取參考的東西?若非如此,道祖證了一道,也無從去證第二道,正因為三千大道可以互相轉化,才能證就第二、第三道,最終成就永恒道主。我乃瑯嬛周天唯一劍使,想要汲取生之道韻,襄助太初道韻精純興旺,也並不為過罷!”

在道韻層面,你怎樣看待一件事,實在是再重要不過,若你覺得自己不能,那便是不能,若你覺得自己可以,且又的確切中了宇宙真實,那麽轉眼間便會攻守逆轉,尤其東華劍和阮慈相依為命,此劍雖然已無劍靈,但靈性猶存,對阮慈一向是照拂有加。阮慈一言既出,東華劍汲取太初道韻的速度驟然加快,幾乎是貪婪地從阮慈內景天地之中抽取道韻,原本只是絲絲飄落的道韻之花,此時如海落下,匯成洪流,往生之道韻之中落去。阮慈在虛數中汲取了幾乎是無量的太初道韻精粹,但轉瞬間便被抽得幾乎幹涸——若非如此,那些許太初道韻,好似幾滴水匯入汪洋,便是生之道韻不排斥又如何,如此海量,甚麽時候能回饋繁衍,達到能和生之道韻爭鋒的強度?

但這轉瞬之間,體內原本道韻幾乎已經全數匯入,阮慈又該到哪裏去找更多太初道韻?

她心念一動,叫了聲‘你們小心,守好心靈!’,當下便將那一粒粒生死癡怨之氣所化念珠擲出窗外,只聽得‘蓬’地一聲,那生死癡怨之氣頓時化為薄霧,將大自在天魔主耳鼻之處包裹,饒是他乃元嬰修士,也不由得驚呼一聲,立即運起魔功,不令癡怨之氣沾染真靈,用那大自在天魔令之能,將立場倒轉,將癡怨之氣、阮慈和飛車三者一道,往戰場中心飛速擲去。

阮慈人在空中,氣機卻和癡怨之氣相連,將其中的太初道韻瘋狂煉化,以供東華劍汲取,深知此時便和當日第一次煉化東華劍一樣,絕不能隨意中斷道韻供給,否則東華劍反噬,自己恐怕要被吸得道韻動搖。好在那癡怨之氣,本身便是心念之中最為精粹的幽怨之情,太初道韻極是豐沛,她運起那無名功法,刹那間便有無數道韻紛紛落入內景天地,稍加精粹,又被東華劍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