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閉關十年後我天下第一了 1 妖女,……(第2/3頁)

有些是在海城前線的,有些是在公館內的,有些是在繁華街道上的,也有些是舞廳、俱樂部、馬場,或是某場宴會。還有些是看起來更為年輕的,站在碼頭的輪船前,站在火車站前,學生打扮,面容青澀。

照片是從後往前放的,那兩張面孔從灰頭土臉,沉凝成熟,到意氣風發,年少輕狂,就好似一個將死之人,在進行著他這一生的走馬燈,令人莫名嘆息,心有酸澀。

“歷史上,對郁鏡之的評價比較兩極分化,有些學者認為他是改過自新的劊子手,也有學者說他是自始至終的英雄。而楚雲聲的資料,則比較少,他和郁鏡之這樣的海城風雲人物不同,他非常低調,也非常神秘,更因一本贈送給方既明先生的圖紙手稿,被許多網友戲稱為穿越第一人。”

“在當時,幾乎沒有多少人可以理解他們死守海城的決定,甚至有報紙批評他們在做無謂的犧牲與消耗,那些物資如果不運往海城,將會救活成千上百名乞丐,那些槍支彈藥如果不浪費在海城,將能完整地支持一場激烈的小規模的戰爭。”

“死守海城的第七天,東洋軍就邁過了鐵路沿線,奪下了大半個閘北。”

“得到這個消息,原本走在半路,趕來支援的郁鏡之的舊友,南方軍閥裘洪光,當天便率軍掉頭返回。他認為戰爭的結果已是無法改變,給郁鏡之連拍了五封電報,勸他放棄海城。”

“死守海城的第十三天,東洋人截斷了海城的陸上、海上的所有進出路線,徹底圍城。”

“第十五天,東洋向海城租界提出,以某些利益交換海城的非租界居民,想以此為人質,脅迫並震懾海城。英法動搖。之後連續三天,租界發生爆炸案與十多起刺殺案,此事不了了之。”

“第二十二天,東洋人的東北援軍到達,全力攻城,郁鏡之於前線中槍,昏迷不醒,楚雲聲接過戰事指揮權。”

“第二十八天,贛北省軍閥高瀾於海城西南發動進攻,協助東洋軍,當晚,贛北軍中發生嘩變,高瀾被刺身死,贛北軍臨陣倒戈,偷襲東洋軍,阻截東洋的物資運輸,後入海城,編入海城軍隊。”

“第三十天,海城儲備物資即將耗盡,外界運輸線被切斷,租界拒絕支援。海城軍隊陷入彈盡糧絕的絕境。”

“第三十三天,東洋軍發動最後的總攻,海城軍隊死戰。”

“第三十六天……城破。”

教室裏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原本播放著照片的屏幕出現了黑白的影像。

那些被攝影機拍攝記錄下的畫面零碎模糊,不少都是晃動不止的,根本看不清楚,只能隱約知道是在拍戰場,有一堆又一堆的人沖上來,又倒下,再沖上來,再倒下。

像土石一樣鋪在地上的屍體摞得比戰壕的土堆還要高,炮彈落下,建築就像不穩的積木似的,搖晃著倒塌。

這些畫面有外國記者的拍攝,也有華國報社的冒險,但不論哪種,都是無聲的。

那些模糊的臉孔在無聲地呐喊,無聲地沖鋒,那些掃射的槍火在無聲地噴吐,無聲地奪命。

比起如今泛濫的各種特效大片,多重音效,這一段段簡單的無聲的影像看起來非常劣質,毫不震撼。但不知為何,所有學生都看得很認真,很投入,甚至共情地露出了哀色。

莊英睿慢慢放下了捧著的書,低聲道:“老師,如果他們逃走,活下來,以他們的才能,肯定能作出更大的貢獻,他們為什麽不走呢,那個時候海城不是根本守不住嗎……”

老先生重重地嘆息一聲,道:“這個問題,我用郁鏡之回復裘洪光的一封電報裏的內容回答你。”

他清了清嗓子,看著自己的教案,誦念道:“‘很多人都在勸我放棄海城,只有一人不勸我,那便是雲聲。因我不想他赴死,便也常有動搖,想將他送走。他拒絕,同我說,如今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並不是無意義的,我們做的是簡單的事情,保護自己祖國的疆土,保護自己背後的家鄉。我們願為了守家與國而失去生命,這便是在告知其余的無數的人,若有朝一日,當戰火燒到你們的家園,當槍口對準你們的親朋,你們也當有這樣的勇氣與信念,堅定不渝地守護背後的一切,寸土不讓,寸步不移。’”

蒼老的聲音鏗鏘有力,清晰洪亮。

“這場戰役,東洋與華國合計死傷超二十萬人,可謂慘烈。”

“有那麽少數人,至今仍批評這場戰役毫無意義,但我從來不這麽認為。”

老先生道:“歷史不是群星閃耀的畫卷,它不該屬於某個人,某些人,而該屬於為了歷史的進步、時代的發展而奮鬥的每一個人。哪怕他們已死,哪怕他們無名,哪怕他們只是渺小的‘一草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