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一更·光臨珊瑚礁(第2/2頁)

否則一個決策失誤,就很有可能帶著他們的族群團滅。

他們駐紮在這裏,輪流排遣人魚探尋合適的路線,避免跟大型海洋生物相遇。

在人魚斥候出去尋找路線的時候,其他人魚在這裏等消息。

這些斥候可沒有池淵的速度,往往等斥候回來就得過去三四天,這附近能吃的早就被吃光了,哪還能有剩?

池淵索性帶著於歸洋往淺海遊去,他認為既然烏聲部落敢駐紮在這裏,至少說明他們這片海域的淺海地帶應該還算安全。

當然了,池淵不會把他跟小人魚的安全寄托於一個廢物部落,在簡單的巡視之後,確認附近沒有人類活動的痕跡,這才放心帶著小人魚覓食。

於歸洋發現這附近長滿了珊瑚礁。

在可透光的淺海地帶,生活著這樣的一類珊瑚,它們同屬於石珊瑚目,擁有著能夠制造礁石的能力。

和之前說過的珊瑚叢類似,珊瑚礁也是珊瑚蟲通過新陳代謝,分泌出石灰石並粘合在一起,經過海水的沖刷壓實後所形成的自然景觀。

這種能夠分泌石灰石,能夠造出珊瑚礁的珊瑚蟲們,被人們統稱為造礁珊瑚。

可以看到,這成片的珊瑚礁,幾乎覆蓋住了淺海地帶的整片海底。

那麽這酷似石頭的珊瑚礁是否能像珊瑚叢那樣,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的環境呢?

當然可以。

就比如這一群藏在珊瑚礁裏面的石斑魚,就是珊瑚礁的常客。

池淵逮了兩頭石斑魚,處理以後遞給了於歸洋,他還要再去抓幾頭才夠他們兩條人魚吃的。

於歸洋乖乖地坐在珊瑚礁上,一邊享用美食,一邊等著人魚大哥回來。

這兩頭石斑魚呈棕褐色,身上布滿條紋和斑點,它的背鰭是往上突起的,很像馬鬃。

沒辨認錯的話,它們應該是石斑魚中的斜帶石斑魚,那些斑點看上去就跟豹紋一樣,特別威武。

他嘗了嘗斜帶石斑魚的味道,唔,果然有一種在啃雞肉的感覺。

那松軟細嫩的口感,鮮甜肥美的滋味跟雞肉非常相似,故而石斑魚也有“海雞肉”之稱。

值得一提的是,石斑魚的繁殖極有特色,在它們剛剛出生的時候全都是雌性,直到成年後才能轉為雄性。

正是因為這個特點,當它們面臨人為的捕撈時,損失要比其他魚類重得多。

石斑魚要生長十年才能步入成年,許多幼魚根本來不及成年,就被人為捕撈,送上餐桌。

難道漁民們不知道涸澤而漁的危害嗎?

他們當然知道,但因為石斑魚的肉質太過於肥美,需求量過於龐大,利益驅動著他們不計後果地捕撈。

以至於石斑魚的數量逐年銳減,一度瀕危。

也許不久之後,石斑魚真的會滅絕也說不定。

但這已經跟他沒多大關系了,他該吃還得吃,更何況如果只是自然競爭,石斑魚根本不會落得瀕危的地步。

歸根究底,還是人們毫無節制的捕撈,為石斑魚帶來了滅頂之災。

於歸洋舔了舔手指,兩條斜帶石斑魚下肚,已經把他的胃都塞滿了。

他愜意地躺了下來,而捕獵結束的池淵,帶著三頭更大的石斑魚趕了回來,坐在他身邊進食。

於歸洋微微偏頭,望著池淵幹飯的背影,竟覺得歲月靜好。

想想也是,珊瑚礁生長的地方是透光地帶,陽光可以透過海面投射下來。

如果不是為了安全考慮,誰願意一直生活在暗無天日的深海呢。

你說呢,池淵?

池淵吃完了魚,也學著於歸洋躺了下來。

他看著他的小人魚伸了伸懶腰,對他說:“卡。”

的確很舒服。

陽光、美食、珊瑚礁,還有小人魚。

就在這時,於歸洋和池淵忽然眉頭一皺,同時循聲望去。

他們好像聽到了什麽聲音。

於歸洋的反應更快,第一時間拉著池淵躲到了珊瑚礁洞裏,因為那個聲音他再熟悉不過,是屬於人類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