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3頁)

袋子上的店名告訴費霓這件衣服價格不便宜,塑料袋子這種有礙環保的廉價貨,此時在國內還是個稀罕東西,一般店裏並不提供。

他出去這麽一趟,身上的錢恐怕都要花光了,算什麽會買東西。

可有外人在,她只好給足了他面子,說:“你確實很會買。”

方穆揚刮了刮她的耳朵,“不試怎麽知道我會買?快去試試。”

費霓又氣又笑,這麽小的房間,多了兩個客人,方穆揚竟沒看到。

她不得不提醒他:“來客人了,人家專門過來給你送讀者來信。“

方穆揚這才看到蘇瑜和淩漪,笑著同他們打招呼。

蘇瑜頭一次在生活見這麽膩歪的小夫妻,她自己倒覺得有些不好意思,覺得看了不該看的,低頭喝了半杯茶。

淩漪沒想到他倆親密得這樣自然,並不像因為生活不得已結合的夫妻。那個袋子的商標提醒她,方穆揚現在過得要比她想象得好。

而且,他好像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根本不需要她的幫助。

這又讓淩漪稍微有些挫敗,但隨即她又想,方穆揚和她一樣在鄉下受了長時間的苦,現在畢竟有了房子工作,再不好,也比以前強,一時知足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隨著他的生活越來越好,他和費霓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到時恐怕就不會滿意了。

方穆揚繞到書桌旁,放下自己的包裹和畫紙顏料,同時給自己倒了杯水,握著杯子走到費霓旁邊坐了。

淩漪把帶來的信件交給方穆揚,“我數了,一共九十六封信,都是各地讀者寄到出版社的。我爸媽也很喜歡你的連環畫,我買了你的連環畫放在家裏,家裏來了重要客人,我爸都會送他們一本。”

“那你代我謝謝淩叔叔。”

淩漪的臉上重新恢復了笑容:“這個我沒辦法幫你轉達,你還是親自去謝他吧。我爸一直想給你介紹些朋友認識認識。”

淩家的客廳今年又重新熱鬧了起來,時不時就有年輕的文藝界人士過來討教。淩漪說起了時下流行的話劇,最近有一部話劇不僅賣座,還獲得了很多獎,而這部話劇的導演兼編劇趙珣就是淩家的客人。這位客人也很喜歡這部連環畫。

因為費霓在制帽廠工作,對文藝界並不了解,所以淩漪說話的時候一直把話題兜在三個人的圈子裏,她對蘇瑜和方穆揚說:“趙導演有意向把這部連環畫改編成話劇,哪天有空你們可以聚在一起聊聊。”

方穆揚笑著說:“故事是蘇瑜的底子,改編話劇也是跟蘇瑜聊,和我這個畫畫的無關。”他看見桌上的橘子,問費霓:“這是誰買的?”

蘇瑜接道:“我送你們的。”

方穆揚感謝了蘇瑜的好意,臨時當了橘子的主人,請大家吃。但除了方穆揚,誰也沒動橘子。

方穆揚剝了橘子,拿出一瓣撕掉白絲送進自己嘴裏,吃完了,就把滑溜溜的橘瓣給費霓。循環往復,費霓吃了小半個橘子。

方穆揚做的忒自然,反倒讓蘇瑜不自然,覺得打擾了這對小夫妻親密。同樣不自然的還有淩漪,今天此行和她想象得全不一樣。她沒想到方穆揚對她所說的並不怎麽感興趣。

但話準備好了,淩漪沒有不說的道理。就連蘇瑜也意識到冷落了費霓,她問費霓最近對什麽小說話劇感興趣。

費霓很誠實地說:“這些作品我都沒關注。”她更喜歡讀被時間篩選過的作品,至於時下流行的,她並不太關注。

方穆揚仍向她輸送著橘子瓣,當著外人的面,費霓不好意思再吃下去,起身拿保溫瓶給客人的杯子加水。

蘇瑜從包裏翻出一張報紙,從最後一版翻出長條文字給方穆揚看,“這麽多的評論中,我覺得田雪英寫得最中肯。”

“田雪英?”方穆揚忍不住笑,順便招呼費霓,“霓,別忙了,來看看這篇文章。”

費霓背對著身,聽到田雪英的名字,拿保溫瓶的水甚至有些抖。

費霓坐在方穆揚旁邊,欣賞田雪英的大作。

方穆揚笑著對費霓說:“你覺得田雪英的這篇文章怎麽樣?”

他的嶽母就叫田雪英,費霓上次寫連環畫的觀後感也是借用的他嶽母的名字。

費霓的評價很平淡:“還可以。”

蘇瑜卻不同意費霓的觀點,直接反駁道:“這個絕對不是還可以的水平,這麽多評論裏,我覺得這篇最好。你再仔細看看這篇,就知道好在哪兒了。”

淩漪說:“我看看。”她粗讀了一遍,對蘇瑜的觀點表示贊同,“這篇寫得確實很好,我準備給我爸看看,裏面好些觀點和他不謀而合。如果這篇只是還可以,就沒有可以的評論了。”

費霓有些哭笑不得,淩漪確實在針對她,因為針對她,把她寫的文章誇得無人可比。要是淩漪知道這篇讀後感是自己寫的,還不知道會怎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