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2頁)

“你知道的,我一直都為雙腳感到苦惱。不知道魏氏是怎麽曉得了,有一回我出門,她悄悄跑到我跟前自薦。我心想,那就試試唄。”

“可是聽邵將軍說,這姓韓的一家人很不招三皇子待見。不止如此,聽說她和大將軍府幕府的姚主薄還很不對付。”

“姚主薄?別人怕她,我可不怕!”鄭夫人下巴微仰,面露不屑。她男人在伊春大營那邊可是有關系的。一個小小的主薄,她還得退避三舍不成?

梁音在心中搖了搖頭,難怪好友提起姚主薄來有情緒,原來她夫君鄭沛,因處理文書方面極其出色,備受上層贊揚,姚春暖的冒頭,奪走了鄭沛不少光芒。

便是這樣,她也不認為好友將魏氏擡起來是明智之舉。的確,魏氏起來的話,確實會給姚主薄添堵或者惡心到對方。可是這麽做除了能出口氣之外,並沒有別的好處。

她們這種官吏夫人的身份,就是中不溜的而已,對上對下都應謹慎應對,不然陰溝裏翻船的事太常見了。

“至於三皇子——”提到這個,鄭夫人還是有點顧忌的,但又實在舍不得魏秋瑜那手手藝,她是真的被腳底一直生長的厚皮屑困擾死了,“沒關系的,我只是用她,又沒打算提拔她或者韓家,貨銀兩訖的事罷了。說起來都怪這些死丫頭,一個個手笨得很,始終沒能學會她那手修腳的手法。”

丫環們被罵了也不吭聲,那刀子挺鋒利的,被魏秋瑜直接拿來往夫人的腳上削著,層層的皮屑就往下掉了。她們可不敢,要是一不小心,將夫人的腳劃傷了怎麽辦?而且看著也怪惡心的。

梁音搖了搖頭,真的是貨銀兩訖就好了,問題是,好友領著魏氏同進同出的,明顯是擡舉她啊。罷了,該勸的都勸了,隨她了,不管如何,希望她做什麽事之前多想想她家鄭沛吧。

就在這時,魏秋瑜回來了,整個人平靜得像是沒有痛哭過。

大將軍府幕府

午飯的時候大家又湊在一桌吃飯,吃著吃著大家就說起話來了。

“大將軍這兩日心情不好。”

“廢話,能好得了嗎?這兩天盤賬盤庫房,才知道伊春大營那邊不幹人事。今秋收的糧食,被他們直接拉走了七成。剩下的三成糧食裏,不好的占了一半,比如那谷子,一把裏有一小半是癟的。癟谷子裏面有啥糧食,磨出來全是糠!真是缺了大德了他們。”

“伊春大營那邊真是欺人太甚!”

姚春暖一邊吃一邊聽,少說多聽,將聽到的信息和自己收集到的相結合,放在心底琢磨。

按道理說,他們伊春屬於邊境,邊地軍隊軍士屯守比例應該是四六分,也就是說邊地軍隊四分守城,六分屯種。但伊春大營那邊,以防範外族冬天南下為由,直接進駐了七成的軍士。這批軍士是經過挑選的,剩下不好的三成,才被伊春大營那邊踢到軍屯來。

也就是說,他們軍屯加上犯人勞役,目前只有三四成的人,卻只分到三成的糧食。認真算來,這些糧食應該只占總收成不到兩成。

即使犯人勞役那邊可以吃得差一些,也是不夠的吃的。

而且大將軍底下的六千刑家軍也陸續抵達伊春軍屯,這幾千兵馬的嚼用也是個大數目。

現在軍屯基本實現自給自足,朝廷不會再發下糧草了,除了打仗需要將士用命的時候可能會拔來糧草。

而且現在是三皇子輔助皇上監國,他才將刑長風從北境踢走,被迫給他封了冠軍大將軍,又迫不得已讓他帶走六千親兵。三皇子知道,若想順利地掌控北境的軍隊,這六千人他必須放走,否則他的人啃不下北境。這種前提下,指望朝廷補給,那是不可能的。

接著,消息一向最靈通的朱永年又暴出一個消息,“還有更缺德的呢,聽說,打明年起,伊春大營那邊實行精兵制,不會再和軍屯這邊輪流屯田了。”

一向沉穩的老大哥郭懷聞言都瞪大了眼,怒道,“他們這是什麽意思?叫我們屯田來供養他們伊春大營不成?”

其他人冷笑連連,“想得倒挺美的!”

郭懷最後說道,“大將軍估計都愁死了,大家知道了這些消息,也開動腦筋幫想想辦法,別忘了咱們幕僚的責任就是為主子排憂解難解決麻煩的。”

確實讓人發愁啊,糧食糧食沒有,來年的情況也不樂觀。伊春大營那邊的來年計劃需要朝廷方面的許可,但姚春暖覺得吧,以三皇子的尿性,想必對這事會樂見其成。

等等,糧食事關她的口糧吧?糧食缺乏等於她口糧缺乏?剛才因為吃飯,胃部血液回流,讓她有點犯困,精神不集中,但好歹,這個等號終於劃上了。

姚春暖瞬間支棱起來了,不行,事關口糧,這事她不能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