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關門放姚聖(第3/7頁)

有些細節上的事,蕭寧並不是專門教導程八子禮節的人,況且規矩更講究耳濡目染,蕭寧碰上程八子做得不對會指出,可程八子在蕭寧的面前一向規矩,問題自是不可能暴露。

跟蕭家的兒郎出去就不一樣了,吃喝玩樂,每一種規矩,這些自小受教導長大的人,早已經深入骨髓。

論文論武再怎麽不及對方,碰上禮節的事,一個個都可為人師。

畢竟這規矩一開始教的幾乎都是家中的女眷,有何不對的更是暴露在盧氏面前。

兩家的女眷,哪一個見著盧氏不是乖乖站著,多一句話都不敢提。

盧氏對家裏人的要求說高不高,說低不低。其一,禮節不可廢,誰出門代表的都是蕭家,不能丟蕭家的臉。

其次,有沒有本事都成,對有本事的人必須尊敬,不如人就要認,絕不能打腫臉充胖子,最後鬧得顏面盡失。

第三,家裏有本事的,沒本事的聽著。當然,你想扛事也成,你上!

額,人貴自知,這本事大小,不是不服氣就能改變的。沒本事偏鬧騰,這不是想家宅不寧嗎?

總的來說,蕭家養的人,別管本事大不大,至少都不是不講理的,能懂得自家和睦,才是家族繁榮之道,爭取成為不拖家族後腿的人!

這覺悟,亦是絕無僅有的!

***

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蕭寧約定到無類書院上課的那一日。

蕭寧之武,奪冀州,定青州,引蛇出動,關門打狗,全殲曹軍主力;禦西胡,引天助,樁樁件件,已為天下知之善謀善兵。

然其才,早年京城縱然有些傳聞,那不過是兒童間的玩鬧而已,如何能比得上為這書院先生,為學子傳道授業解惑?

不喜於蕭寧之張揚之人,然對蕭寧之功績,便是書院也是蕭寧所建,再加上推行紙制之法,又有印刷術,使天下文壇為之一變,亦不能否認。

縱然不相信蕭寧如此年紀能為人師,總是不能太不給人面子,一開始就拆人的台。

聽一聽蕭寧的課,若是講得不好,也就給了大家指出意見的機會,往後,誰也可以就這一回的不成功對蕭寧指指點點。

蕭寧豈不知眾人所思所想,她要的就是一個機會,只要有人給她這個機會,想打倒她,豈有那麽容易。

正裝而出,因有孝在身,蕭寧一身素白,縱然小小年紀,因其相貌出眾,更顯得出塵脫俗。

今日亦是好天氣,蕭寧選擇在一日之晨,陽光未烈之際上課,看著聚集在操場上的人,蕭寧露出了笑容。

本來在操場匯集,交頭接耳說話的人,遠遠看到蕭寧行來,急急地正色。

這樣的人裏,老少皆有,男.女各司一方,可以看得出來,其中自是男子為多。

蕭寧並不氣餒,至少有女子願意珍惜她所給予的機會,想方設法為自己爭得一個未來,哪怕這個未來將來不知會變成什麽樣,她們都不會因此氣餒。

“今日到此之諸位,我姑且論之,諸位姑且聽之,若有不合諸位之意,可駁之。天下之理,非一人可定,各抒己見,方得知錯在何處,對在何處。諸位不必手下留情。”

蕭寧顯然生怕別人不挑她毛病,一張口,落落大方請人只管挑她毛病,有什麽想法,只管說,只管提。

不說其他,僅此氣度,在場眾人,誰能不服?

不少人贊許地點頭,甚以為憑此氣度,蕭寧足以上這一堂課。

“當日學院學子請之,請論何以為人。所謂人,《禮記》中載: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蕭寧說話間,已經有人將一塊大黑板搬出來。

當年在宮中上課,蕭寧都能想出制黑板上課的事來,開了學院,豈能少了這等好物。

今日開課,蕭寧更是早早命人特制一塊大黑板,上面的字,蕭寧拿著魄的筆一筆一筆的寫下,一個人字落筆而成,蒼勁有力,飄若浮雲,剛剛推行紙張的人,好些都不太適應在紙上寫字,這寫出來的字,醜得厲害。

縱然如今對書法的要求並不高,但對於美好的事物,一個字寫得是否讓人看得舒服,總是最直接的感觀。

一時間指著蕭寧寫在中間的人字,都開始評價起來。

“我一向請諸位修書著經,務必以淺顯易懂之言,傳達天下,不僅是現在,將來,這些文字不再只是一些身居高位者才能讀懂的,彼時這天下,至少人可知理。

“是以對於人,我以為,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走好當下的路,不會想著一步登天,能做到這一點,已是難得。”

這大白話,不管是剛讀書識字的人也好,已然讀書日久的人也罷,都能聽得懂。細細一品,正是如此。

“好!”總有人願意給蕭寧喝彩,這樣的叫喚,掌聲亦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