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蟾宮(第2/2頁)

人類為什麽遲遲不建設同步軌道空間站或者月球空間站,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區域,沒有藍星的強大磁場保護,很容易被太陽風暴幹擾,甚至摧毀。

為了保證安全,鵲橋號開始進行變形,從“I”型分布,轉變成為“L”型分布。

然後通過機械臂,在兩側組裝了兩個圓滾滾的特制太空艙,該太空艙是強磁場保護艙,可以變成一個小型的強磁場,即法拉第籠。

磁場保護艙不使用太陽能,而是采用了碳14核衰變電池,各自配備了420公斤的碳14核衰變電池。

可以為超導磁場發生器,供應穩定又高密度的電能,這個小型強磁場,可以保護半徑160米左右橢圓形區域,抵抗絕大部分的太陽風暴,特別是那些帶電粒子,很容易被偏轉開。

當然,這還不夠,為了增強安全性,蟾宮空間站內的其他電源,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調動很大一部分,作為磁場發生器的能源。

磁場發生器本身也設計了超頻工作的余量,畢竟航天器有三倍冗余設計,只要能源供應跟得上,磁場發生器的磁場強度最高可以提升4.5倍。

組裝了磁場保護艙後,楊理明測試了一下強磁場保存層的效果,沒有問題後。

他們又開始鋪設太陽能電池板,陸續組裝出其他太空艙。

第一階段的蟾宮空間站,當前的重量為117.3噸,目前還攜帶了3顆沒有發射出去的衛星8.4噸,以及剩下的富余燃料32噸左右。

將富余燃料和衛星的重量減去,蟾宮空間站真正的重量是76.9噸,包括鵲橋號飛船、核心艙、對接艙、物資艙。

以及過來月球後,陸續組裝出來的兩個強磁場保護艙、一個備用能源艙。

共計6艙1船,可以布置這麽多太空艙,主體得利於材料技術的提升,讓太空艙的綜合性能,比以前提升了160%左右,而重量卻減少了57%左右。

鵲橋號飛船裏面就兩個小艙室,即駕駛艙和生活艙。

其實鵲橋號飛船的作用,可不僅僅帶蟾宮空間站的第一部分部件過來月球,還有緊急逃生的用途。

一旦蟾宮空間站出現問題,宇航員可以通過鵲橋號飛船返回藍星,或者返回天宮空間站,或者用於救援月面的廣寒宮基地之類。

前前後後忙碌了一個多星期時間,才將蟾宮空間站的初始太空艙和設備布置完成。

楊理明漂過狹窄的生活艙,進入核心艙中,這裏才是蟾宮空間站真正的核心,空間站的計算機、控制系統之類,都在該艙內。

與國際空間站內部的臟亂差不一樣,蟾宮空間站和天宮空間站一脈相承,內部布局呈現出方方正正的格局。

他來到核心艙計算機模塊前,拉出隱藏的鍵盤,輸入了一系列指令。

耳機中響起張鋒的聲音:“隊長,方位計算完成。”

“收到,環月一號發射。”

空間站的物資艙後面,一顆衛星被彈射出去。

環月衛星一共有三顆,該衛星是用於通信中繼領域的,畢竟蟾宮空間站要環繞月球飛行,而月球被藍星潮汐鎖定,正面永遠朝向藍星,背面卻不為人知。

如果沒有中繼衛星,一旦蟾宮空間站運行到月球背面,由於月球的阻擋,就會導致蟾宮空間站和藍星方向失去通信連接。

因此布置通信中繼衛星,成為當前必不可少的方案。

三顆環月衛星運行軌道,距離月球表面大約1360~1830公裏左右,加上格拉朗日點L1上的通信衛星,足以保證蟾宮空間站和未來的廣寒宮基地,和藍星保持不間斷的通信。

布置完成環月衛星後,楊理明回到駕駛艙。

透過空間站的超高清攝像機,他和張鋒清晰的看到了月球背面,這一個多星期來,他們每天都有一半時間,可以看到這片孤寂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環形山更加多,也正是因為這顆天然衛星的存在,為藍星阻擋了很大一部分的隕石。

他們終於有空閑,配合地面指揮中心,開展一些月球科考項目。

另一邊。

鵲橋二號飛船也準備就緒,在做了最後一次檢查後,隊長聶長風和隊員石克己,駕駛飛船開始做大橢圓軌道飛行,準備奔向月球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