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五章 人王誕生,大亂之始

“陛下這是要作甚,為何突然要下這個命令?難不成,人族要有大事發生?”人族眾修雖然聽令行事,但心裏難免泛起嘀咕來。

看人皇這架勢,顯然是預感到有事發生,在早做準備,不然的話,也不會突然下這個命令。

人族,要亂了!

確實要亂了!

道仲道人如何成的道?

祂的神念化身進入人族之後,生在齊國公的領地之內。彼時,齊國公姜桓剛剛成就大羅道尊的境界,獲封齊國公,成為人族三十六國公之一。

那時的祂,意氣風發,決意幹出一番偉業,從國公之位上再進一步,修成人王業位,佐人皇而治天下。

可惜,姜桓的想法雖好,可看著偌大的齊國,祂竟是不知該從何下手。

齊國不算小了,但國公之位也不行,為了助祂成就國公之位,齊國的潛力已經耗盡了,就是再怎麽發展,也無法使祂更近一步,成就人王的業位。

就在姜桓著急之際,道仲道人的神念化身管仲,來到了齊國。

身為大神通者,哪怕只是一縷神念化身,那也具有無窮的氣象。

管仲人還未到,端坐在齊國宮殿之中的齊國公姜桓,就已經感知到了祂的到來。

一擡頭,就看到前方的虛空中,無盡的道韻升騰,隱隱有大道顯化。以姜桓大羅道尊的修為,如何能看不出,這是有大神通者到了。

當下,姜桓不敢猶豫,直接出宮迎了上去。然後,他就看到了以凡人之身來此的管仲。

哪怕對方是凡人,但見其背後若隱若現的大道,姜桓依舊不敢怠慢,執弟子之禮,將管仲請進了大殿。

之後,也不知二人聊了什麽,姜桓突然拜管仲為相,請祂治理齊國。接下來,管仲就開始了自己的成道之路。

管仲治國,首先提出了“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的民生主義的思想。

在齊國為相期間,管仲主張鹽鐵官營(神金礦石等),鑄造貨幣(靈石、造化丹等),掌控糧食(即靈藥),國家控制商品流通,增加財政收入,防止貧富懸殊。

在這之後,管子更是首次開創並實踐商利戰,並制服別國。

祂提出,“服人以義而不以兵,必不得已而用兵,亦先之以義,節之以財,而以傷於民危於國為戒。”

當然,這並不是管仲能夠成道的主要原因,祂能夠成道,主要還是靠重新定義了法的概念:

“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鬥斛也,角量也,謂之法”;

“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懸命也”;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俵也”。

給法進行多重定義,成了管仲成道的關鍵所在。

接下來,在管仲的治理下,齊國越來越強盛了,國運蒸蒸日上,姜桓的實力也隨之水漲船高,很快的,就從道尊初期步入了道尊中期,開出了頂上三花中的地方。

只是,到了這個時候,齊國的國運也已經到了頂點,內部如何發展,也是無法提升分毫。

此時,管仲又實施了尊王攘夷的政策。

尊王攘夷,本意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攻守易形,制止內卷化,指導方針是“尊崇人道皇庭,諸侯不兼並,侵奪外夷地”。

以此為國策,齊國開始動兵,遠征四方蠻夷。

何為蠻夷?多為人族與外族的後代,還有少部分叛徒的後代。

他們這些人,認為人族血脈孱弱,遠無法與自身體內先天血脈所能相提並論,是故,他們不承認自己人族的身份,並選擇了與人族為敵。

風紫宸何等身份,自然不會與這些螻蟻一般的人物計較,也就沒管他們。風紫宸不管,不代表別人不管,祂手底下的人不管。

那些正統出身的人族,聯手將這部人趕到了中央神州的邊緣地帶,並稱他們為蠻夷,不知聖皇教化。

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蠻夷的實力漸漸增強,他們開始不滿足於自己生活的蠻夷之地,向往更為遼闊富饒的人族疆域。

蠻夷之輩,不通教化,不知禮數,心中有了想法之後,直接就動手強搶,是故,他們開始入侵人族疆域,試圖搶下這片富饒的土地。

只是,他們方一踏足人族疆域,就被人道皇庭駐守在邊境的大軍,給打的屁滾尿流,連滾帶爬的逃了回去。

之後,諸侯國漸漸興起,風紫宸就將鎮守在邊境的大軍給撤了回去,將防線交給了諸侯國守護。

也是自此時起,諸侯國與蠻夷之國之間,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大戰。

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的政策,就是掠奪蠻夷之國的氣運,以壯大齊國國運。

在與蠻夷之國的交戰之中,齊國屢戰屢勝,不斷的蠶食著他們的氣運,使得國運愈發的鼎盛了。齊國公姜桓也是因此開出了頂上三花之中的天花,修成了大羅後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