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要是旁人對顧硯書說這番話,顧硯書少不得會與那人嘚瑟一番:

他家小鹿不喜歡他還能喜歡誰?

然而當這話從皇帝的嘴裏說出來的時候,顧硯書不僅不敢搭話,甚至還開始在腦海中飛快地思索了起來:

皇帝說這話,到底是發自內心的感慨,還是想要敲打讓他什麽?

然而還不等顧硯書想明白,皇帝便話鋒一轉,說起了旁的事兒:

“近來朕讓底下的人,將各地方將所轄範圍內田地丈量出來的事兒,你你說了吧?”

“的確有所耳聞。”

顧硯書微微點了點,此事在皇帝下令的當天,便登上京都日報,就連普通百姓都知道,顧硯書若說不知道,就顯得太虛偽了一些。

隨後,皇帝又問:

“那你也應當知道,朕此舉的含義?”

顧硯書微微點了點頭:

“為了推舉攤丁入畝?”

雖是疑問,但語氣中卻滿是篤定。

“沒錯,的確是為了推舉攤丁入畝。”

皇帝微微點了點頭,給了顧硯書肯定的回答,而後又感慨道:

“說來也不怕你笑話,前些日子朕還為了天齊近年人丁稀薄,稅收逐年下降而頭疼不已,底下竟然也沒有一個能為朕分憂之人,誰知道沒過幾日的功夫,溫四便遞了這攤丁入畝的法子上來,解決了這個麻煩。”

說著,皇帝又看了顧硯書一眼:

“溫愛卿說,這法子,是你給他的?”

顧硯書拿不準皇帝這番話的用意,此刻也只能順著皇帝的話向下說:

“是兒臣給他的。”

誰料顧硯書這邊剛點頭,那邊皇帝便對其贊賞了一番:

“法子不錯,計劃書也很詳盡,倒是比朕手底下那幫子酒囊飯袋,好多了。”

這話皇帝能說,顧硯書卻不能接,連忙低聲回道:

“……父皇過獎了,兒臣與朝中的大人們相比,還差的很遠。”

“哪裏差的遠了?要朕說,朕手底下的那些人加一塊兒,都及不上你分毫。”

誰知皇帝卻不善在意地擺了擺手,不等顧硯書反駁,便繼續道:

“不管是你拿出來的玻璃肥皂之類的小玩意兒,還是望遠鏡活字印刷,亦或是前些日子的牛痘疫苗,還是這些日子的攤丁入畝的法子,就是給朕手底下這些人十個腦袋,他們也不一定能夠想出來。”

這話顧硯書更是沒法接了:

這些東西,給顧硯書十個腦袋,他也同樣想不出來。

能夠如此輕松的拿出來,不過是占據了比天齊土著生的晚了幾百上千年,知道了前人的經驗而已。

最後也只能幹巴巴地回上一句:

“父皇過獎了,兒臣也不過是僥幸想出了這些東西而已。”

顧硯書雖然沒見過皇帝幾面,但從自家小鹿以及溫清霄等人的描述中,對皇帝的性子也算是了解。

知道皇帝向來不會做無用之事。

就在顧硯書思索皇帝與他說這番話倒是是為了什麽的時候,便又聽到了皇帝聲音:

“朕今日叫你來,還有另外一件事,想問問你的主意。”

顧硯書微微垂眸,回道:

“還請父皇吩咐。”

誰料皇帝卻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疑問,反而問了顧硯書另外一個問題:

“想來你也知道,天齊的邊疆,歷來便不是十分安穩,你覺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麽?”

“天齊地大物博,地勢占據天然優勢,水土肥沃,物種繁多,但兵力薄弱,柿子自然是要挑軟捏。”

這個問題,即便是天齊的三歲小兒,也能給出正確的答案。

“沒錯,柿子要挑軟的捏。”

皇帝點了點頭,贊同地重復了一遍,而後又問:

“那你知道,我天齊邊境最為不安穩的,又是什麽時候嗎?”

“十七年前?”

顧硯書有些不確定地回答道,說話時,不忘擡眸看了一眼皇帝的神情。

在看到皇帝臉上肯定的表情後,便知道自己應該是說對了。

而後,顧硯書便收到了皇帝一個“繼續”的眼神,只能開口接著說道:

“十七年前,西境發生了一場百年難遇的旱災,西境域內顆粒無收,時年秋日,西戎便聯合西境內三個國家一起,向天齊發戰爭。”

因為秦戮的緣故,在厲王府的書房之中,近年來在天齊發生的大小戰事,都有詳細的記載。

顧硯書在得空的時候,偶爾也會翻看一下秦戮放在書房之中的手劄。

而顧硯書現在所說的這一場戰爭,是秦淵上位以來,遇到的第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當時西戎等國家因為旱災,幾乎都餓紅了眼。

上百年來,其他國家早就已經養成了缺什麽便來天齊搶的習慣。

那一年,天齊又是一個難得的豐年,秋收時的糧食,都比往年多了不少,這更是刺激了西戎等國脆弱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