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饒是皇帝,也被顧硯書這番“厚顏無恥”的發言給驚呆了。

但好歹也是在龍椅上坐了二十余年的人,驚訝之後,皇帝很快便開始認真思索起了顧硯書這個方案的可行性。

而後皇帝便發現,顧硯書所說的,不無道理。

西境之人向來野蠻,往來貿易之事,若是尋常人去同他們說,效果定然不會好,但若是老三……

想著西戎在老三手底下吃過得虧,皇帝頓時便覺得這件事,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困難。

將皇帝的神情變化盡收眼底的顧硯書則是不動聲色的微微笑了笑:

道理這種東西,向來便是只掌握在大炮的範圍之內。

若是沒有絕對的勢力,便去和人講道理,別說是顧硯書了,就是孔子再世,也是於事無補。

要知道在只看過《論語》,不了解孔子其人的時候,顧硯書也以為孔子是個和善的老頭子。

樂善好施,以理服人,和藹又慈祥。

後來顧硯書才發現,自己錯的有多離譜。

孔子的確是喜歡以理服人,只不過這個理,不是道理的理,而是物理的理。

根據後世的各方面資料顯示,孔子身高九尺有余,換算成後世的長度單位,差不多兩米上下。

除此之外,孔武有力,力托千斤,同時還精通各種格鬥技巧。

從史料中也能看出,在孔子周遊各國遊學的時候,甚至還有過七天七夜不吃飯的經歷,其身體素質可見一斑。

用顧硯書常用的話來說,便是一拳能夠打死好幾個小朋友。

在春秋末期那般混亂的年代,孔子還能夠將自己的儒家思想發揚光大,皆是因為孔子其人,是先兵後禮的典型代表人物。

顧硯書作為一個流著華夏血液,從小接受著儒家思想長大的社會主義**人,自然是要繼承孔子這樣優良的品質的。

就在顧硯書在心中如此作想的時候,便聽到了皇帝的聲音:

“你這個提議不錯,朕記得,朕見你尋常計劃書也寫的不錯,這開通往來貿易之事,你也同這攤丁入畝一般,寫一份計劃書給朕吧。”

“什麽?”

顧硯書看著皇帝愣了愣,這個人剛剛明明不是這樣說的,剛剛皇帝不是說只是想問一下他的意見嗎?

現在怎麽就變成要寫計劃書了?

對此,皇帝只給了顧硯書一個淡然的眼神:

“怎麽?有問題?”

“……沒問題。”

顧硯書有些無言,你都這樣問了,我還能有什麽問題?

同時,顧硯書也對皇帝的厚顏無恥,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結果讓顧硯書沒有想到的是,皇帝能比他所認知的,還要不要臉一些。

因為在得到顧硯書的答案之後,皇帝想也不想邊沖著顧硯書揚了揚下巴:

“既然沒問題,那便動筆吧。”

“現在?”顧硯書反問。

“怎麽?寫不出來?朕看你剛剛說的頭頭是道,心裏應該是已經有了注意吧?”

皇帝又看了顧硯書一眼,眼神中滿是理所當然。

顧硯書心裏自然是有了主意。

這往來經商之事,華夏自古便有,譬如極為出名的絲綢之路。

更別說經商還是顧硯書的老本行,想要寫出一份完整的計劃書,對於顧硯書來說,便像是吃飯喝水一般簡單,完全可以信手拈來。

道理顧硯書都明白,但他今日來皇宮,難道不是來參加瓊林宴的嗎?

怎麽突然就變成要加班了?

但在擡眼看到皇帝催促的眼神後,顧硯書便知道,今日的加班應該是勢在必行,最後也只能壓下心中的不高興,走到了一旁的書桌前,開始奮筆疾書起來。

剛剛在與皇帝提及可以開通往來貿易之時,顧硯書的心中便已經有了章程。

現如今寫起具體的計劃書,也是下筆如有神,除了偶爾思索合適的用詞,中間幾乎沒有任何停頓。

雖然滿心不高興,但在進入工作狀態之後,顧硯書卻沒有絲毫分神。

全副精神都放在計劃書之上的顧硯書並沒有看到,在他執筆之時,皇帝看著他那略微帶著一絲復雜的眼神。

不過這樣的眼神,也只在皇帝的臉上出現了片刻。

隨後,皇帝便收回了自己的視線,將目光放在了手中的奏折之上。

只不過從那久久也沒有翻動的奏折便能看出,此刻的皇帝,是在思索另外的事。

莫約大半個小時之後,顧硯書緩緩放下了手中的毛筆。

將那一份剛剛新鮮出爐的計劃書拿在手中通讀了一遍,檢查了沒有紕漏以及錯字之後,緩緩舒了一口氣,擡眼看向了皇帝:

“父皇,兒臣寫好了。”

被顧硯書的聲音打斷思緒的皇帝也很快回過了神,低聲吩咐道:

“呈上來給朕看看。”

顧硯書上前一步,將手中的計劃書放在了皇帝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