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自救(第2/2頁)

他突然擡起手猛地毆打自己的頭部,十分懊悔道:“你為什麽只看著,為什麽只看著?你去阻止啊,你應該阻止的。都怪你,余林生,這一切都怪你!”

余先生突然陷入了癲狂,馮妙連忙給他注射了一針鎮定劑,這次治療再次中斷了。

她依然沒能找到余先生懊悔痛恨自己和兩個小姑娘的原因。馮妙總覺得,車禍是誘因,但應該不是根本原因。

等護工把人送回病房休息後,馮妙走進觀察室,問方魚:“你是局外人,有沒有看出點什麽?”

方魚拿起記錄本,上面記錄下了余先生剛剛在治療室裏說過的每一句話,其中一句話被她著重圈了起來。

那句話就是——她在跑,跑來跑去,我只是看著,看著!”

方魚圈下這句話,然後又在‘只是’二字下打了重點標號。只是這個詞,有強調之意,更有一種十分強烈的遺憾和後悔的意味。

她在跑,她應該指得是兩個小姑娘。而我只是看著。結合車禍,應該可以得出結論,余先生應該很懊悔沒有阻止孩子在馬路上亂跑。

是說車禍時發生的事情嗎?

不對!方魚搖了搖頭,目光落在了前面余先生情緒開始失控時說過的一句話——是我放任了這件事的發生!

什麽情況可以用放任二字來形容?

只可能是他本應該,或者可以預見到一件事的危險性,卻沒有采取解決措施,最後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方魚又想到了星寶,他不正是因為他做父母的忽略了給孩子的教育,才導致他差點發生了車禍。

余梅的案子,方魚有特意了解過。不存在仇殺、怨殺、情殺之類的人為傷害。

真正是一場意外悲劇。

那條馬路比較偏僻,也沒什麽車。偏偏事情就是那麽巧合,小葉騎著自行車從路邊躥到了馬路上,原本空曠的馬路上突然開過來一輛極速行駛的大卡車,司機的車速太快,車上裝載的東西也很多,刹車不住,這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如果說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第一次呢?

因為地段偏僻,因為馬路上基本上沒有來往車輛,所以大人便忽略了危險,任由孩子騎著自行車在馬路上胡亂穿行。

孩子不懂危險,大人本應該預見到危險,卻因為僥幸心理,或者說懶惰心理,覺得不會出現問題,於是也沒有給孩子做危機教育。

偏偏萬一的概率正好發生在了他身上。

方魚把自己的猜測告訴馮妙,馮妙馬上把自己的治療記錄本拿過來,越看問題越清晰。

難怪,她一直覺得治療中缺少一點什麽。

她的思維被慘烈的車禍困住了,一直以為導致余先生自苦的原因是悲劇的發生,他遺憾自己沒能搶在妻子前救下女兒,更遺憾自己沒能救下妻子。

但當時余先生和女兒之間的距離太遠,就算他是運動飛人,也不可能沖到馬路中間救下孩子。

他的距離太遠無法救下孩子,就算余先生當時接受不了妻子離世的消息,怨恨自己危機時刻排不上用場,但仔細想想,就能知道距離並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

隨著時間過去,痛苦也會褪色,他也應該會從傷痛中釋懷。

可如果說這場車禍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埋下了悲劇的影子呢?

所以余先生真正痛恨的應該是那個預見了危險,卻又放任了危險,最後導致妻子離世的自己!

他會想,如果在發生車禍之前,看到孩子做哪些危險事情的時候,他阻止她,教育她,一切會不會不一樣?

但世上沒有如果!

這個疑問就變成了一個結,一個不能痊愈的膿瘡,腐爛了他的五臟六腑,讓他無法面對孩子,面對自己。

所以余先生的情況才會恰恰相反,車禍發生時,他雖然悲痛欲絕,但有兩個小孩在,他的人生態度還是積極向上的——妻子走了,他總得好好活下來,照顧好兩個女兒。

原本馮妙難以理解,余先生的心理問題並不是在車禍一開始,而是在車禍半年後,傷口慢慢愈合後產生的。

但現在她懂了,不管多大的傷痛都會隨著時間過去慢慢褪去。

孩子會笑了,他看到孩子笑,也會不由自主跟著微笑。

他的眼裏有光,會為了春天路邊的植物散發的花香著迷,會想要享受美味的食物,會渴望過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這時心底留下的疑問已經茁壯成長,變成了一個心魔——他質問自己,放任了危險發生的自己,因此害死了妻子的自己還有資格忘記過往,開始享受新的生活嗎?

所以,他才無法親近女兒,才無法讓自己真正的快樂啊。某種程度上,他的抑郁和自苦也是一種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