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如此秉公(第2/2頁)

只要葉行遠同意讓醫官們檢查,對方就有一萬種手段可以陷害他有心疾,除非葉行遠能有什麽辦法完全證明自己。但這世界上又有什麽比朝廷委任的醫官更加權威?

此時葉行遠突然想到了什麽,暗罵自己犯蠢。軒轅世界有聖人神仙,有天機神通臨世,有種種異象,自己若是能夠證明自己神智清明,引動天機,就算是醫官也不敢昧著良心說他有病。

再說前幾天不是又有天命感應了嗎?這種需要異象裝逼的場合,天命若不出來助拳,那還有什麽用?

與其把檢查鑒定的權力拱手讓人,不如自己來自證清白。葉行遠想得通透,便嘲諷道:“範大人果然是一番‘好意’,不過實在有些杞人憂天,但既然大人有此疑惑,在下自然應為大人解疑,不過不用麻煩諸位醫官了。”

他頓了一頓,傲然睥睨眾人道:“我願當場手錄《大學》,聖人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之經,求天機垂降,為我正名!”

眾士紳一陣嘩然,到了此時,再笨的人也能看得出來今日是葉行遠與範僉事在鬥法。他區區一個秀才,對著五品大員竟然能夠不卑不亢,句句嗆聲,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不過葉行遠這個方法確實可行,聖人著《四書》,其中大學篇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講述正心誠意之理。如果一個人有心疾,絕對無法體會到“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如果葉行遠手錄《大學》,真的能夠引動天機出現靈光,也就說明他根本沒有心疾。當然手抄聖人之書能出現靈光,那本身也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否則滿天下都是聖人之書,又哪裏有那麽多的天機湧動?

這個自證清白的法子,一般人還真用不了。葉行遠要這麽做,擺明了就是不相信這些醫官,也就是不相信範僉事,這幾乎是赤裸裸的撕破臉了。

奇怪的是範僉事倒不以為意,點頭道:“果然年輕有為,你既然有此自信,那就不妨一試。你年不及弱冠,若是對聖人經義理解深刻,本官若能見識到,也算不虛此行。”

葉行遠微微愕然,想不到範僉事竟然這麽好說話,莫非是還有別的招數?他心中警惕,仍然取了文房四寶出來,便在院中揮毫。

雖有眾人圍觀,葉行遠依舊從容鎮定,運起靈力,腦中默誦聖人經典,手起筆落。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只一起筆,就見紙面靈光四溢,就如筆下生花一般。一眾舉人秀才都不由開口驚嘆,便是丁舉人這種層次,寫文章都未必有葉行遠這麽深厚靈力,更何況只是抄錄聖人經文。

葉行遠能到此地步,在場之人倒有一大半都相信範僉事搞錯了。葉行遠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有心疾?但範僉事遠遠望著葉行遠的卷面,悠然自得,沒有半點緊張不安。

難道他真的沒有私心,只想確認一下自己是不是精神病?葉行遠一面手書,一面也分神觀察著範僉事的反應。雖然有些疑惑,但也沒精力再去多想。

他正心誠意,筆落驚風雨,寫到“物格然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耳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只覺得眼前一片澄凈光明,竟是借此機緣,感悟到了一絲天機真意,踏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境地!

想不到在憤懣之下因禍得福,能夠有此感悟,對聖人經義的理解有多了一份頓悟。這對葉行遠將來的科舉之途都大有幫助,他更是欣喜自得。

只見星光垂落,恰如絲絳,懸於葉行遠之頂,旋轉反復,妙不可言。士紳們大嘩,有人終於忍不住嘆道:“葉行遠正心誠意,對聖人經義掌握到這個程度,怎麽可能是心疾?”

又有人低聲自言自語道:“要是這樣範僉事還想栽贓,只怕有些過分了,老天爺豈是瞎眼?”

葉行遠此時耳聰目明,聽到這些人的竊竊私語,不由心中暗笑大爽,揚筆又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後,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