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第2/2頁)

從翁青子的言論看來,他與懵懵懂懂的歐陽紫玉不同,可能是有自己的政治立場。既然如此,倒是不能說得太多了。

他便漫不經心邀請兩人一同回返天州府,歐陽紫玉當然一口答應,翁青子略一猶豫,也點頭同意。

有了兩位劍仙幫助,葉行遠回轉天州府之路變得很順利。當然這也與蜀王府並沒來得及反應有關系。事實上由於蜀王突然吐血暈倒,智囊之首的張文爭又變得瘋瘋癲癲,王府中變得一團混亂。

直到第二天早上牟長史趕回來,憑著他的老資格與權威,這才將這一團亂局穩定下來。

姬繼深到現在也沒明白到底是誰在背後針對他,獻上所謂傳國玉璽的裴不了等人消失無蹤,而千銅閣中到底發生了什麽更是一團霧水。

原本奉為主心骨的喀嚴巴大師圓寂,目睹事件的謀主張文爭一口咬定是新招攬那姓葉的年輕人偷了血書,蜀王越想越怕,想要召見葉行遠,卻已經不知去向。

想及此人原本是錦衣衛中人,有本事直達天聽,蜀王又是懊悔又是惱怒,卻不知該如何是好。

他拉著牟長史的手,哭訴道:“本王謹慎一輩子,沒想到臨老卻陰溝裏翻船。親生女兒薦來的人才,卻來害我,千銅閣機關重重,喀嚴巴大師深不可測,卻被人輕易突破,拿走了東西。這……這到底是從何說起?”

牟長史老成,雖然知道此時已經到了危急關頭,但還是耐著性子問道:“這姓葉的既然是錦衣衛中人,王爺難道沒有好好調查他的背景?這錦衣衛身份可做不得假,從京裏來就該有關鍵的消息。”

蜀王苦笑,“這錦衣衛身份不是假的,他手裏的腰牌與官印,還有京中的編號,對應過來都是有的。他既然敢以此身份投入本王麾下,看來是不怕秋後算賬。難道是我那好侄兒直接指使?”

葉行遠消失以後,蜀王最擔心的便是他是受隆平帝之命而來。如果是這樣,那就說明他那位皇侄早就懷疑到他,所以才處心積慮,派人來調查。

牟長史搖頭道:“京中未曾有這般消息,錦衣衛那邊,咱們也有內線,不可能一點兒消息都不漏。”

隆平帝此人志大才疏,婦人之仁,蜀王早幾十年就看透了他。說他能如此細密安排謀劃來查他這位皇叔,似乎也不大可能。

“那他一個區區錦衣衛百戶,哪裏來那麽大膽子?”蜀王就是這一點疑惑不解,此人冒這麽大的風險,混入蜀王府中盜取血書。不說有性命之危,就算真的僥幸成功,他就有把握在朝堂鬥爭中不被當成犧牲品。

牟長史沉吟道:“若是普通的錦衣衛百戶,當然沒有沒有這個膽子,但在蜀中地界,可是有一位膽大包天的錦衣衛。”

他面色沉郁,前幾日他一直在天州府,原本是打算要看葉行遠怎麽查慈聖寺案,決定蜀王做媒招婿事。小郡主看中了葉行遠,蜀王拜托莫巡撫做媒,但葉行遠卻聲稱去蜀中南部調查慈聖寺一案,一直都不曾回來。

牟長史待了一個多月,實在等不及,又得蜀王召喚,這才回返南潯州,沒料到一回來就遇上這等大事。

這年輕的錦衣衛出現與消失的時機與葉行遠離開天州府的時間剛好相符,又同樣是錦衣衛百戶,同樣有這麽大的膽子,牟長史不能不懷疑他。

蜀王驚疑道:“南邊的消息,不是說有人遇上了葉行遠麽?若是那小子,怎敢這麽明目張膽來我南潯州?”

葉行遠來蜀中,立刻便成為蜀王府的重點關注對象,一方面是因為他名聲太大,身份特殊,不得不加以防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郡主姬靜芝天天念叨這位青年才俊,蜀王不可能不在意。

他們當然嚴密盯著葉行遠的一舉一動,尤其是葉行遠開始調查慈聖寺案之後,蜀王府更是加緊關注。他要是用了金蟬脫殼之計,怎麽天州那邊一點消息都沒傳過來?

牟長史面色陰沉道:“王爺,只怕蜀中一地,並不如我們想的這般固若金湯。如今已經到了千鈞一發之際,還請王爺早下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