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我是德妃烏雅氏(10)(第2/6頁)

畢竟德皇貴妃這個人,是公認的慵懶,哪怕伺候萬歲爺的時候都是懶懶洋洋,好像提不起勁兒,何況是照料太子。可康熙一心偏愛,皆數成了昨日黃花的嬪妃,哪裏敢有異議,只能默認了是德皇貴妃照料有佳,太子殿下才會痊愈。

惠嬪現在想想,覺得這些事兒未必都是假的,也未必全都是真的,終歸那烏雅·顏盈才是康熙的心頭寶,而她所出的……胤禛,怕才是康熙心中最理想的繼承人。

“知道嗎?本宮以前聽過一個傳聞,當初六阿哥出生,萬歲爺想給六阿哥賜名胤祚。德皇貴妃可真是個聰明人,當場就否了‘胤祚’這個賜名,說是‘胤祚’之名太過貴重,六阿哥恐壓不住,萬歲爺就改了賜名。”

祺,意思是吉祥。

祚,除了代表福氣外,還代表君主的意思。

德皇貴妃,可不是聰明人嗎?

明明已經是後宮第一人了,卻知進退,知曉自己所生六阿哥真叫‘胤祚’,必然會成為所有有子嬪妃的眼中釘,所以顏盈才會幹脆利落的否決了萬歲爺的賜名,改讓萬歲爺賜名‘胤祺’。

“奴婢聽長春宮伺候的宮人說,德皇貴妃娘娘已經開始服用避子湯,不打算再生了。”大宮女小心翼翼的道。

惠嬪‘呵呵’冷笑:“生了三子三女,怕只有榮妃能和德皇貴妃娘娘相提並論了。可惜榮妃啊,生了六個孩子,活著的卻只有三阿哥和榮憲公主。”

大宮女頓時又不知道說什麽,好在惠嬪已經過了最傷心的時候,並且她的份位雖說降了,倒不必從正殿挪到偏殿居住,覺得這是變相保住面子的惠嬪嘆了一口氣,沒繼續說下去的心思了。

可惜,惠嬪她不想說下去,並不代表別人不想說下去。喜聞她降份位的榮妃、宜妃、通妃來看她了,那意思就是想拉著惠嬪,一起吐槽康熙的偏心眼兒以及德皇貴妃的盛寵。

問題是惠嬪已經吐槽過了啊,再者說了,和親信宮女吐槽,與跟嬪妃們吐槽完全不一樣好吧。

榮妃從來就不是個嘴嚴的,跟她吐槽,哪怕還有宜妃、通妃在,說不得今兒吐槽,明兒,不需要明兒,今兒晚上,德皇貴妃就知道。

雖然吧,依著德皇貴妃那種‘本宮高貴,不跟魚唇人類一般見識’的德性,多半會當做笑話看。但是講真,惠嬪她愛面子啊,哪怕惠嬪心裏清楚,因子獲罪的她,已經成了一個笑話,一個天大的笑話。但惠嬪就是不想在已經得意到極點的德皇貴妃面前,連最基本的體面都維持不了。

所以榮妃、宜妃、通妃來了後,惠嬪幹脆就閉緊嘴巴,不管榮妃、宜妃、通妃三人再怎麽嗶嗶,惠嬪都咬緊牙關,連話都不怎麽開口說,又談何附和。

榮妃、宜妃、通妃三人幹脆就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各自回宮後,不約而同的開始嘲笑惠嬪的膽小。

“那德皇貴妃又無家世,包衣使女出生,不過仗著萬歲爺的寵愛,才能在後宮立足。”

榮妃摳著指甲套,柳葉眉高高揚起,一副指點江山的模樣兒。

看著張揚,實則可笑。

可笑榮妃並沒有這樣的自知之明,依然十年如一日的堅信花無百日紅的道理,認定烏雅.顏盈現在得意,並不代表能夠得意一輩子。要知道她生的三阿哥胤祉,可不止一次被康熙稱贊是個會讀書的。

哪像烏雅.顏盈生的四阿哥胤禛,康熙就只會稱贊他穩重踏實,以後會成為君王的左膀右臂。

不提闔宮上下,一個個的都喜歡白日做夢。只說收拾了大阿哥胤褆後不久,康熙還是決定禦駕征討葛邇丹,而選定的監國皇阿哥,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是虛歲滿十二的胤禛。

可以說康熙這樣的舉動,將他自己的心思完完全全的暴露出來。

而對於覺得自己兒子有一爭之力的嬪妃,比如說榮妃、宜妃等,無疑是晴天霹靂。

這,還爭什麽爭,說不得康熙班師回朝的那一刻,就是改立太子的時候。依著康熙的偏心眼兒,不上躥下跳還好,起碼兒子得封親王、郡王,可一旦上躥下跳擾亂了康熙的布局,得封貝勒然後被圈在貝勒府生孩子的胤褆就是下場。

一時之間,整個後宮的嬪妃都沉默了,氣氛呈現出空前的和諧。

顏盈見了還有點兒疑惑,隨後便歸納到康熙太狗,靠著他吃飯過日子的嬪妃,都紛紛跟著學狗了的‘瞎扯淡’原因上,十分嗨皮的收拾行李,準備跟著一起禦駕親征。

對,沒錯。現在的康熙有種心理,什麽樣兒的心理呢,就是恨不得將顏盈栓到褲腰帶上的心理,走哪都得揣上。

不就是禦駕親征嘛,反正身為帝王,康熙決定不可能親自上戰場,最多在後方指揮大軍該怎麽打。顏盈跟不跟著一起去,好像都沒有差別,影響不了大局。最多顏盈跟著一起,康熙的心情會好很多,不會隨時隨地都是一副暴跳如雷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