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宋:聖全皇後(21)(第2/2頁)

畢竟趙曉翻了年就滿虛十六了。古代十六及冠,代表成人,趙曉翻年十四,按照十二三歲就開始相看人家的邏輯,是該選定太子妃的人選了。

其實不用趙禎說,顏盈就在留意。而趙禎當朝宣稱要給趙曉選擇良配,說老實話顏盈和趙曉都不太信任趙禎的眼光。就事後委婉的對趙禎說:

“官家最近不是又有點兒身體欠安嗎,哪敢再讓官家為了太子的婚配事宜操勞。索性有臣妾在呢,臣妾可是太子的生母,委屈了臣妾,都不會委屈太子的。”

趙禎哭笑不得,卻很受用顏盈的話。

趙禎道:“朕不是不放心梓潼,只是梓潼啊,朕的想法是給太子娶一位當得起皇後之位的世家女。”

顏盈挑眉:“哦?官家看重了誰?”

趙禎回答:“文樞密副使幼女。”

文樞密副使?文彥博?野史上曾記載過送蜀錦給張貴妃,所以才有被任命為昭文館大學士的機會的文彥博?

這文彥博可不得了,不光賄賂後妃得任大學士一職,更是在神宗時期,大力反對王安石變法,並且說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的話語。

意思是說,大宋皇帝是和士大夫們一起共治天下,不是百姓一起治天下。再淺顯一點兒就是和皇帝討論國家大事的是士大夫,而不是老百姓。

變法有利於老百姓又咋地,變法不變法,只能聽士大夫的,老百姓根本就沒有發言權。

一想到這些,顏盈就對文彥博的感官不好,更何況讓趙曉娶他的女兒了。

顏盈想了想道:“官家可問過太子的意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問太子幹嘛?”趙禎搖頭道:“梓潼你啊,就是慈母心腸,這種事情都要問太子一遍,不怕慈母多敗兒。”

顏盈都快被趙禎這狡辯氣笑了,事實上她也笑了。

顏盈笑得涼颼颼的道:“慈母多敗兒?官家真會說笑。要是臣妾都慈母多敗兒,那隔壁會寧宮住著的苗昭儀豈不是將三皇子殿下栓到褲衩上,走哪兒都要帶著?”

趙禎:“怎麽扯到苗氏的頭上了。”趙禎頓了頓,轉而問:“她又幹了什麽糟心事兒了?”

“苗氏再糟心,能有官家糟心?”顏盈小嘴一撇,張口就懟道:“還請官家記清楚了,是太子娶妻子,而不是官家你納妃嬪。官家的喜好並不能代表太子的喜好。官家覺得文家姑娘好是官家覺得,可不是太子覺得。”

趙禎:“......文家姐兒知書達禮,賢良淑德,太子會喜歡的。”

“賢良淑德?”顏盈嗤笑,再次懟道:“莫非官家忘了,當初百官齊齊上書,異口同聲讓官家娶的曹氏,同樣有‘賢良淑德’的評價。有了曹氏作為先例,官家怎麽能認定文家姑娘是真·賢良淑德,而不是假·賢良淑德呢!”

這一席話,頓時讓趙禎啞口無言。

趙禎冷靜下來,坐在一旁思考。越想越覺得是顏盈說的那樣。是啊,知面知人不知心,怎麽就確定文家姑娘是真賢良淑德,而不是像曹氏那樣面苦心甜。

默了默,趙禎問顏盈:“那依梓潼的意思,廣選天下良家女,從中選出一位作為太子的正妃?”

“臣妾沒別的意思。”顏盈滿意一笑,又道:“臣妾還是那個意思,問問太子的意見吧。”

趙禎這時候不再固執已見,只道:“也行。”著人去請正在太子東宮安安靜靜批改奏章的趙曉。

趙曉很快就來了凝和宮,一聽趙禎請他來的用意,立馬否了趙禎想讓文家姑娘當他正妻的意思。

“兒臣不喜歡文家姑娘。”趙曉板著臉,不怎麽高興的道:“兒臣一看到她,就仿佛看到了曹氏。”

趙禎:“???”

顏盈:“臣妾就說吧,偏偏官家不相信!”

顏盈搖頭,問道:“那太子看上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