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憑什麽不上馬?(第2/2頁)

如果建個機場,只能當個花瓶看,免不了會被人詬病為形象工程,勞民傷財不說,對地方領導的聲望也是個不小的打擊。

正因為如此,不少地方在批評聲驟然泛起之時就打了退堂鼓,因為找不過到盈利的模式,自然是要先觀望一下。

可莊建業的生鮮快遞若是一落地,那可就不一樣了,不但可以將三線城市,特別是中西部三線城市的充分的利用起來,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促進這些地區的農產品甚至是初級農產品加工業的迅速發展。

就比如西南地區的荔枝,無論是口味還是品質全國都是一流的,可這麽好的荔枝北方和華東地區的民眾卻只能吃到味道一般的催熟品,就這還死貴死貴的,因為路上的損耗太大。

至於全熟的品種是很難用陸路或鐵路運輸的,因為采摘下來的荔枝48小時後口味就發生異變,很難保持正常的新鮮度不說,還很容易變質壞掉。

所以全熟的荔枝只能本地消化,問題是本地的消費能力就那麽大,因此往往導致荔枝旺季的時候,這種美味的水果在當地才一、兩塊一斤,甚至在好年節是只有幾毛錢一斤。

貴的貴死,便宜的又便宜的沒朋友,再加上荔枝難保存的特性,這個矛盾簡直無解!

可要是有中國騰飛加持的乘風快遞進場,那就不一樣,應用冷鏈技術的各類型貨運飛機可以第一時間將剛剛從樹上采摘下來的全熟荔枝利用飛機的快速性直達京城、魔都、江浙等經濟發達地區,用僅高出產地數倍的價格,銷售這些品質好,口味美的新鮮水果。

與此同時,荔枝產地的農民同樣可以獲得遠高於本地銷售的收購價,完全是雙贏的局面。

當地的領導又不是傻子,自然要大力支持,而具體的方法就是重新上馬機場的建設,或許機場本身不賺錢,但對於拉動當地農業和初級加工業卻有著無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兩相一結合,地方上還是賺的,既然如此,憑什麽不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