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鄉試準備

黃昏時候,張氏早早關了鋪子,秦遇就在後院處理活魚,張氏想自己來的,誰知道秦遇下手利落,沒一會兒就把魚處理好了。

他給魚肉碼入味兒,然後下鍋炸,起鍋。再調汁兒,把炸好的魚肉放下去,確保每塊魚肉表面沾了料汁兒,才舀起來裝盤。這個速度要快,不然魚肉表皮就沒那麽脆了。

張氏早已經把桌椅擺好,等秦遇把飯菜端上桌,兩個人在余暉下,美美的吃著晚飯。

料汁兒鹹甜口,晶亮亮的,包裹著魚肉,一口咬下去,舌尖先嘗到一點兒清甜,隨後牙齒咬破魚肉,外酥裏嫩,滿口留香。

張氏把魚肉咽下肚後,笑道:“怎麽都是同樣的做法,我做的就沒你做的好吃。”

“娘做的也很好吃。”

母子倆話著家常,晚飯後把廚房收拾幹凈,天色有些黑了,他們離開鋪子,往住宅院子走去。

秦遇上午帶回來的石榴,給譚夫子送了一份,燒餅大娘家送了一份,這會兒順道給秦懷銘家送去。

趙家那邊,趙錦堂本來就買了的,倒是不用再多此一舉。

秦遇重回府學,日子跟之前沒什麽變化,依然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了學習中。

期間秦遇又收到了戚蘭的信,對方說他在金陵青溪書院念書。

秦遇後來問過蘇家大哥,對方跟他說,青溪書院在金陵名氣很大,有“小國子監”之稱。

秦遇當時就驚了,就算他還沒去過京城,也聽過國子監的大名。

那裏不僅有天資聰穎的平民學子,更多的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享受著成朝內最好的教育資源。

從國子監畢業的學生,可以直接參加會試。當然,如此優待,也不是沒有限制。

如果那些王孫公子不能一次過,以後就再不能通過科舉謀仕途了。

可即便如此,人家也照樣吊打其他人。就算不能進權力中心,外放為官,做個知府也不是什麽難事。

而民間有一個“小國子監”,怎麽不讓秦遇震驚。他想,那青溪書院到底是何等聖地。

秦遇有時候想,他已經從那個小鎮走出來了,看見了外面的世界,然而戚蘭的信點醒了他,跟整個成朝相比,他現在也不過是偏安一隅。

他還要更努力,才能走得更遠一點,看到更多的風景。

他把信妥帖收好,拿起書本看。

天氣冷了又熱,熱了又涼,樹木年年換新綠,樹還是那棵樹,但與以前相比,終究是不同了。

而隨著夏季的來臨,府學內的人心也開始浮動。明顯能感覺到一些學生的情緒很躁動,交斥著興奮和忐忑。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除了鄉試,不做他想。

朝廷考慮到大部分讀書人的家境,所以規定鄉試可以同時在京城和各地的郡城舉辦。這樣不僅是對朝廷,還是對考生都減少了壓力。

與院試的連考三天相比,鄉試更加嚴苛和變態,在盛夏炙熱天裏連續考九天。

題量之大,之深,環境之艱苦,不僅是對考生的學問,身體,還有心理素質都是極大的考驗。

而更讓人緊張,恐懼的,是鄉試那“吝嗇”的錄取率。

一場縣試,本縣內可能有150~230人參加,錄取率在十分之一。

府試又從府城下各縣參考考生中,剔掉一小半,授為童生。

然後這部分錄取下來的童生,再參加院試。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考到童生的人,對科舉一途,都會心懷希望和僥幸,所以除非是家中出了變故,或者年歲大了,一般都會接著考。

如此一來,院試的參考人數就會暴增,據記載,每一次院試的考生大約都有1000~1500人,畢竟郡城下各府各縣各鄉的童生,十之八九都來了。

然而考生暴增,錄取率卻只有少少的五分之一。

這還因為他們代川郡這邊文風不盛,若是江南京城之地,錄取率低的不敢想。

但是又別小看這五分之一,考生基數大,哪怕是五分之一,一屆也有幾百人。

而且都走到秀才這一步了,怎麽還不能往上考。

譚秀才當初都是考到三十多快四十了,還是沒考上,才不得不死了心。

而院試三年兩屆,秀才一屆一屆累計下來,參加鄉試時,也是烏泱泱大幾千人。但這一次錄取率卻只有二十分之一。

舉個例子,去除因素影響,考生人數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個鄉試考生中間值。就按2000人算,二十分之一的錄取率,錄取人數也不過一百人。

而這一百人,又要分正榜和副榜。

正榜人數85人,副榜人數15人。

沒有背景的考生競爭的就是那85個名額。

當真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難怪範進中舉後,高興的都癲狂了。

秦遇了解到這些的時候,就算素來以穩重形象示人,也不禁變了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