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翰林侍讀(第2/2頁)

而他只是皇長孫,也就占了一個【長】的名頭。

除了母親,沒有人真心待他好。霍英的先生對霍英說的那些話,若非真心愛護霍英,是絕對說不出來的。

霍英想起秦遇,臉上有了笑容,“我早說過,先生最好的。便是論學問,先生也不會遜色於李少師。”

這話太大膽,蔣名低著頭,不敢吭聲。

皇長孫沒有像以前那樣,略過這個話題,而是道:“你以前的先生有才華,本殿是信的,但你說那位先生的才華,不遜色於李少師,本殿確實持懷疑態度。畢竟本殿從未見過那位先生的文章。”

霍英一下子蹙眉,“先生作的文章尋來有些難度,但我有先生的手稿,等回去後我拿給你看。”

蔣名耳朵動了動,他也很好奇。等他們回到東宮以後,霍英從他的書箱裏拿出了秦遇特意給他編寫的注釋本。

皇長孫翻了幾頁,就發現這注釋本的內容貼合他們現在學的文章。除了經義理解,還有延伸出來的經典,似乎是怕人無聊,中間還扡插了小故事,但細看會發現,小故事裏涵蓋了一些地方的地理特征,風土人情,甚至還有律法,天象和算學,足見編寫之人的用心良苦。

而每一個字的行距,間距都是有規律的,工整有序說的便是如此了,看得人賞心悅目。

皇長孫心中感慨,他不知道這位先生才華如何,但從現在的體會來說,這位先生的教學是比李少師好許多了。他偷偷想,然而還莫名心虛。

皇長孫以後再回憶今日的心情時,都忍不住笑話自己自欺欺人,一個講各地的地理,風俗,律法還有各種經典信手拈來的人,怎麽會沒有才華呢。

但此時,皇長孫深覺心中所想,便是本心。

如果秦遇知道皇長孫的想法,就能明白,這不就是被身邊人強行安利,然後心裏逆反了嘛。但是擺在面前的手稿又不錯,就勉勉強強認可一點點兒。

這天的事情,好像就這麽過去了,眾人都忙著自己的學業,公事。

而像秦遇之前猜想的那樣,今年冬天太冷,好些地方受了災,大雪壓倒了房屋,砸死了人。北邊地區,好多牛羊凍死,草原部落沒有足夠的食物,邊關又起了摩擦。

京城一時間湧入了許多流民,戶部和兵部以及巡邏官兵忙的團團轉。朝堂上為了賑災的銀兩吵翻了天。

等賑災銀兩確定,又就主領賑災官員產生了分歧,百官推薦的人選不一,最後不知誰在人群中提了一句,何不讓太子殿下親行,以安民心。

朝堂上頓時安靜下來,齊刷刷看向龍椅上的天子。對於一國儲君來說,在百姓受災時,親自帶人賑災,無疑能鼓舞士氣,收攏民心。

三位閣老對視一眼,陸續出列:“皇上,臣認為太子親行賑災,乃利國利民的好事。”

“皇上,徐閣老所言甚是。”

“皇上……”

百官此時也道:“皇上,微臣附議。”

之前天子越過太子,給皇長孫找伴讀的事,讓他們有些不安。此時民間受災,太子出面,能大大提高太子的威望。

天子看著玉階之下,金鑾殿上俯首的諸臣,面色嚴肅,許久,他才開口:“既如此,就依眾卿所奏。”

太子全權負責賑災事宜,而除了太子外,天子還點了不少文武將隨行,其中李丕和張和也在。

張和收到消息的時候,人都麻了,這馬上就要大過年了,卻讓他跟著太子外出辦事,他一個芝麻官,能幹什麽啊。

他跑回家問外祖父,大學士笑盈盈道:“皇上說你和司微有急智,關鍵時刻能為太子出謀劃策。”

說白了,就是幹的幕僚的活兒。

張和:………

大學士寬慰道:“你若是做的好,等你回京,自然會論功行賞。”

張和臉色變換,非常想把這個機會讓給其他人。當然,他也只能想想。

倒不是他沒有同情心,百姓受災,他也難受,讓他捐錢捐物,他沒話說。

可是朝廷那麽多能人,隨便挑一個官員都比他好,他就會寫寫文章,能幫的上什麽忙啊。

張和依依不舍的跟妻兒告別,帶上行囊,跟上大部隊匆匆走了。

事情發生的太快,張和都沒來得及跟秦遇說,只是去了一封信。

秦遇在家裏剛要看信,秦小山突然跑進來,激動又忐忑:“遇哥,宮裏來人傳旨了。”

“什麽?”秦遇放下信,從書房出來,叫上家人在花廳接旨。

這次來宣旨的是一位陌生公公,撇開一些文縐縐的用詞,大意就是說,秦遇做事肯幹,不怕艱辛,特擢升秦遇為侍讀學士,即日起,回翰林院當值,編纂叢書。

“秦大人,領旨吧。”

秦遇心神一斂,雙手高舉過頭頂,接住聖旨:“臣秦遇,謝主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