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應對之法(第2/3頁)

半刻鐘後,秦遇抱著孩子重新坐下,翻看另一本書籍。而了了乖乖待在他懷裏,手裏拿著秦遇的方帕在玩。不時還啃兩口,最後半邊方帕都被口水打濕了。

天黑後,秦遇出去吃晚飯,也就飯桌上,跟家裏人有交流,飯後,他又回了書房,點燈看書。

兩個孩子就跟言書和張氏玩。

百官意識到秦遇這個小小的翰林侍讀時,秦遇已經領著人把活兒上手了。

金鑾殿上,有官員提出質疑,“皇上,秦遇無功無勞,貿然升官,是否有失公允。”

另一位官員也道:“皇上,微臣附議。秦遇雖為探花,可學識不及狀元,榜眼,更遑論翰林院人才濟濟。便是編纂叢書,也輪不到秦遇。還請皇上三思。”

言父在文官中,簡直如芒被刺,大女婿升官,他當然是高興和自豪的,可是升的太快,又被委以重任,他這個當嶽父的,也很有壓力。已經有不少人在跟他打聽,問他是不是用了什麽關系。

言父簡直有口難言,他能有什麽關系,大女婿太爭氣算不算。朝堂裏都是嶽父提攜女婿,他們家倒像是反過來了。

這會兒,秦遇明顯成了個靶子,他上前說話,也只能跟著被攻擊,沒有什麽用。

只是……

言父心一橫,咬牙出列:“皇上,諸位大人這話未免太過武斷。有道是有才不問年高。”

當即有人諷刺:“秦遇是言大人女婿,言大人自然要幫著說話了。”

言父心裏不平靜,面上淡淡道:“本官只是就事論事。再者,舉賢不避親。若他日邱大人的兒婿或子侄有才,邱大人為了避嫌,也要刻意壓著嗎。”

“你……”邱大人一時語塞。

另一名官員見勢不好,立刻幫腔:“言大人莫要模糊重點,邱大人的意思是,秦遇德不配位。”

“配不配非幾位大人說了算,端看皇上心意決定。”言父冷冷道。

底下吵成了一團,三位閣老作壁上觀,幾位尚書偷偷打量了一眼天子神色。

林尚書此時出列:“皇上,微臣啟奏……”

他話還沒說完,天子忽然打斷他:“看來諸位愛卿都看好太子此行賑災。”

話題跳躍太快太大,眾人都愣了一下,不過比起秦遇,太子那邊才算大事。眼看話題偏移,林尚書心有不甘,還想再說,卻被工部尚書一陣搶話。

受災的地方有好幾處,一處距離京城不到兩百裏,受災情況不輕,但也不太嚴重。太子一行人就先去了那裏,很快安置好了民眾。

隨後又根據受災處遠近,考慮先去哪裏,慢慢的,就開始暴露問題了。

時下還是以農業為主,當初成朝的建立者——成帝,就算是穿越大佬,也沒能以一己之力,拖動整個社會。不過比起以前的朝代來說,還是好了很多,至少百姓能吃飽了。

運糧運物能依靠漕運的還好,偏偏有兩個受災的地方不通水路,就只能走陸地。

如此一來,就加重了負擔,不僅耗費力氣,更加消耗時間。而牛、馬要拖重物,必須喂精糧,不然牛、馬沒力氣。同樣的道理,運糧的人,也必須得吃飽。如此一來,光是運糧隊的人和牲畜,每日口糧消耗就是一大筆。

糧食運到地方的時候,都去了不少。

有官員提出,可以花銀子在當地買,結果被噴了回去。這麽簡單的道理,其他人怎麽不懂,但要結合實際。且不說當地受災,秩序大亂,有人渾水摸魚,糧食被搶奪一空。

離受災地方近的郡縣人心惶惶,這個時候誰舍得賣了家中存糧。而有商人想賺這筆錢,想去稍遠一點的郡城進糧,回來後倒手賣,賺差價,可是大雪封路,稍有不慎,命都得搭進去。

於是災區周邊糧食價格瘋漲,賑災的荷包承受無能啊。只能由金陵那邊通過水路運糧過來,然後轉陸地,運送到受災區。

然而這一往一返,不知經過幾道手,做了多少手腳。新米摻陳米都還算好的,有些糧食都發了黴,甚至直接換成麩糠。太子自然大怒,派人去查,然而每個人都有合理的理由推脫,仿佛誰都沒錯,誰都盡力了。

天子是真的想著為太子好,派去跟在太子身邊的人,都是有真才實幹的,然而現在這些人,好像都“沒用”一般。

張和都快被氣死了,還只能憋著。吃不好,睡不好,嘴上長燎泡,整個人都瘦了一圈。

這些事瞞不住,也不敢瞞,只能往朝廷上報。此刻天子提起此事,殿上之人都是當了多年的官,誰不清楚裏面的貓膩。

但是誰又敢不管不顧悉數揭露出來。最後朝堂上也沒拿出可行有效的方案,只說先賑災,先安置災民,別起民亂。

朝會結束的時候,倒是沒誰再關注秦遇了。

而遠在千裏之外的受災地,太子坐在書房裏,跟一眾人商議,他的精神也不太好,眼裏布滿血絲,很是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