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交鋒中的幸存者

秦遇一家離開的匆忙,他抓緊時間把手上公務交接,然後知會了友人們一聲,就帶著家裏人出發了。

馬車上,他才有時間拿起張和和霍家給他的信看。

秦遇一目十行,結合兩封信,總算弄明白了,他為什麽會被外派去地方為官。

“夫君,信上說什麽了?”

秦遇笑了笑:“我這廂算是因禍得福了。”

信上說,黔州知府貪汙,欺上瞞下,害死人命十余條,受害者家人氣不過,不遠千裏跑到京城告狀,黔州知府一派全部被擼了下去。

然後太子派系的一位官員推薦秦遇為黔州同知,同知為正五品官員,算是升了一級。

明面上,好像是為了秦遇好,但是緊跟著,太子派系又會推出一位自己人做知府,剛好把秦遇壓的死死的。

倒不是太子跟秦遇有什麽仇怨,怪只怪秦遇在平民出身的官員中太拔挑了,這幾年,秦遇升官的速度,讓其他人羨慕,偏秦遇除了跟霍家有一些往來,並不與其他人來往過密。

通俗點來說,就是秦遇不站隊,保持中立。但是又因為秦遇曾經救過霍英,又有點偏霍家。

而霍英又是皇長孫的伴讀。總之,關系有點微妙就是了。

如果只是如此,便也罷了,奈何禮部尚書與太子私交甚好。當初殿試時,秦遇一篇文章,讓禮部尚書生惡。後來秦遇入翰林,遇到林教習刁難,秦遇只是被動反擊,但在禮部尚書看來,秦遇次次“頂撞”林教習,狂妄自大,沒有規矩,對秦遇的印象更糟。

如果秦遇知道禮部尚書的想法,大概會無語的道兩句:別扯有的沒的了,就是看秦某不順眼罷了。

禮部尚書不喜秦遇,但太子還是想過拉攏秦遇,可惜秦遇不接招。

這樣一個人,得天子另眼相看,又有實才。既然不能為他所用,只能想辦法趕走。

太子還沒有狠毒到要秦遇的命,只是想把秦遇趕出京城。然後派知府壓著秦遇,令其永遠都不能回京。

若秦遇當真出任的是黔州同知,那就真的是明升暗貶了。

然而結果卻不是。

這就要多虧了工部尚書,戶部尚書,霍大將軍等人為秦遇說話了。

前兩位是惜才,霍大將軍除了惜才,還有跟秦遇的一些私人情分。

至於言父,他官位相對來說低了,說話的分量不夠,效果幾近於無。

秦遇當初去六部觀政,在工部和戶部待的最久,秦遇每天的所作所為,兩位尚書都看在眼裏。

兩位尚書很看好秦遇,不想秦遇成為上位者爭權奪利中的犧牲品。於是擼著袖子把最開始提出讓秦遇任黔州同知的官員噴了回去。

兩方人馬開始吵吵,最後可能是吵的太兇,火氣上頭,不知誰冒出一句:“不讓秦遇出任黔州同知,難道還讓秦遇出任黔州知府不成。”他配嗎?

當然最後一句,及時咽了回去。

但是這兩句話,依然把其他人鎮住了,其他官員都想,這秦遇勉強算有勞,但是卻無功,憑什麽連升兩級。他又不是閣老的孫子。

誰知道,一陣靜默中,沉靜許久的天子開口,“既然如此,那就令秦遇任黔州知府罷。”

朝官都傻了,太子一派的人又急又悔,他們不是這個意思啊。

但是天子金口一開,再難更改。

等到下朝後,還有不少官員恍惚,忍不住扼腕:他們幹嘛非盯著黔州那塊地兒,換一個地方,換一個官職不行嗎?

然而現在說什麽都沒法了。

太子臉都綠了,氣沖沖離開,兩位尚書打趣言父,恭喜他大女婿得升官級。

兩位尚書人精似的,這會兒也想明白了,天子就是看重秦遇,見他們爭吵,也不制止,最後才順水推舟,把秦遇提拔上來。

工部尚書嘆了口氣:“有些東西,不服不行啊。哎,老了老了。”

戶部尚書看著頭頂的白雲,眯了眯眼:翰林出身,六部觀政,吏部任事,編纂叢書,外放為官……

戶部尚書長長吐出一口氣,嘆道:“是啊,我們都老了。”

“老了……”

兩位尚書以為皇上有多麽看重秦遇,碰到了一點真相,但又不完全是。

天子只是不滿太子那不光明的手段和狹窄的心思。

秦遇不站隊又如何,秦遇是臣子,總歸是要為帝王效力的,這方面來說,秦遇不站隊,反而對下一任帝王更好。

但是太子太急了。以至於天子在想,太子到底是看不慣秦遇,還是想迫不及待在朝中排除異己,安插太子自己的人手,最後架空他這個帝王。

有些時候,一個念頭冒出來,就再難制止。

而秦遇則是這次三方勢力交鋒中的幸存者。所以有時候,除了實力,還需要一點點的運氣。

天子回到內廷,遲遲沒有批閱奏折,他腦子裏還在想秦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