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終有一別

這日天氣很好,晌午後正是陽光大熾之時,盧龍塞城門大開,巴圖騎馬在前,烏日蘇馬車在後,還有兩輛架子車,上面堆放著長公主的賞賜,若拆開那些油紙包裹,就能看到,那是一摞摞的書籍。

趙胤和白馬扶舟攜盧龍塞將領幾人,送至城外門二裏。

時雍也跟著去了,許久沒出城門,空氣清新,陽光溫暖,心底仿佛開出大朵大朵的花來。隨著晏兀兩國盟書一簽,戰事宣告結束,連天空的鳥兒盤旋都自在許多。

“馭——”

前方是個山口,層巒疊嶂幾不見天。巴圖停下馬步,調頭朝趙胤等人拱手示意。

“送君千裏,終有一別。孤與諸位就此拜別吧。”

趙胤止馬停步,眾人紛紛停下。

烏日蘇也是打了簾子從馬車躍下來,低頭朝眾人揖禮拜別。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諸位,後會有期。”

趙胤還禮道:“後會有期!”

巴圖看他仍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樣,微微一笑,“後會有期!”

他扶住韁繩,調頭策馬,“駕!”

烏日蘇回頭看一眼,朝眾人道:“大都督再會!”

趙胤:“再會!”

烏日蘇深深吸了口氣,然後緩緩站直身子,上了車,揚起鞭子在空氣裏發出噼啪的一聲脆響,“駕!”

幾匹馬兒在官道上踏出蹄聲陣陣,晌午陽光尚好,官道上的人、馬,風,仿佛凝成了一幅靜止的畫面,漸漸模糊,被時光一點一點吞食,變成一幅斑駁的畫。

白馬扶舟衣帶飄飄,凝目許久笑道:“走遠了,還舍不得回嗎?”

趙胤道:“回吧。”

時雍輕輕擡頭,看著站在人前的二人,再透過他們望向遠處連綿不絕的大青山。

秋季已盡,快要入冬了,山巒翠色變黃,萬物漸漸沉睡,連同那些埋藏的心事,悉數化在這片山峰裏。

——————

歷史的車輪碾過這發黃的一頁,重新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光啟二十二年十月初三,寅時,兀良汗大軍集結完畢,拔營起寨,浩浩蕩蕩離開青山大營,往北而去。途經各個關隘要地,紛紛加強戒備,民間百姓則是懸掛經幡,燃放鞭炮,祭祖謝天。

當年兀良汗王阿木古郎與大晏皇帝趙胤於京師議盟,兩國和平了三十九年,如今巴圖匆匆南下又匆匆而返,民間各有揣測,無一不說這場戰匪夷所思,因不知退兵原委,就突發奇想地編造出了很多說法。

同一天,大晏京師舉行了隆重的告天祭祀。

僧錄司禪教覺遠大和尚主持法祭,皇帝身體欠佳沒有出席,由九歲的皇太子趙雲圳代皇帝登壇敬獻祭禮,並昭告天下,嘉獎三軍,晉升撫北軍將領,同時對深受戰爭影響的幾個州府減免賦稅。

寶音長公主一行人在盧龍塞停留七日,啟程返回天壽山,東廠眾番役和廠督白馬扶舟隨行護衛。

甲一帶走了兀良汗二皇子來桑,直接解送京師。

三日後,聖旨到達盧龍塞,撫北軍副將霍九劍領兵北上松亭關,沿途各地軍屯布政司重新整肅,該下獄的下獄,該提拔的提拔,各有命數。

光啟二十二年十月十五,朝廷欽差到達盧龍塞,交接軍務後,趙胤、魏驍龍等一幹將領回京述職,錦衣衛眾人隨行。

啟程那日,盧龍塞下了今冬以來的第一場雪。

銀裝素裹的盧龍塞,白茫茫一片,垛墻、箭樓,哨塔、烽火台,在褪去硝煙後,這裏儼然變成了一個素凈的世界。校場上,將士們持戟列陣,相送遠道而來的京軍,有些相處得好的甚至抱頭痛哭。

離別的雪花,終是染上了濃重的悲傷。

盧龍塞城門外的官道邊,纛旗在雪風中翻飛,一個剛剛修築的碑亭,嶄新地佇立著,亭子四角和柱身被紅色的綢緞包裹,紮上了勝利的紅花,但是碑石上還沒有刻字。

“大都督,請您題字。”

盧龍塞守將熊豐雙手捧上筆墨。

豎碑載事,一為歌功頌德,二為警示後人。

趙胤看著雪白的紙和鋪天蓋地的雪花,沒有動筆。

“千秋功過,一點浮雲。是非成敗皆出自書生筆墨,我何須寫。”

守將捧著紙筆,仰著頭,一臉雪花和尷尬。

時雍看了他一眼,笑道:“大人寫罷。千秋功過雖不值得提,但千百年後,說不準就是一個景點,可為百姓謀利呢。”

趙胤回頭看她。

她今日戴了頂氈帽,小臉團在圍巾裏,笑盈盈地滿眸飛雪,大黑在她腿邊繞來繞去,似乎在追逐著雪花,黑色的皮毛和雪花竟似融入成畫。

恰是美人美景!

趙胤擡頭望著盧龍關塞,崇山峻嶺城墻婉轉,他撫袖提筆,一行文字遒勁有力,洋洋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