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陪輦出行(第2/2頁)

時雍道:“這麽快?是什麽時候?”

烏嬋語氣淡淡的,仿佛在說別人的事情,“他們都很著急,說是過了三月,便沒有什麽好日子了。”

時雍驚訝,“這麽說,你也是三月?”

烏嬋與她對視,忽而一笑:“三月二十八,與你同一天。他們說,這是整年最好的婚期,雙春兼閏月,錯過等三年。我以為能與阿時同天婚期,已是最大的喜事了,自然便應下。”

時雍皺了皺眉,“那也太急了。”

烏嬋道:“婚儀他們早早就準備了,倒沒有什麽再要張羅的,也用不著我。早晚都一樣。”

這話聽著就有些喪氣,時雍握住她白軟的雙手,想要說點什麽,又實在不知如何說才好。

烏嬋本就是一個極有主見的姑娘,告訴時雍這件事,也就只是告訴而已,並不是要讓時雍替她拿主意。

徐家和定國公府換的庚帖上,烏嬋的名字被改成了“徐嬋”,合蔔之事也比時雍和趙胤順利許多。

定國公的繼夫人與魏國公夫人一樣,同樣找了赫赫有名的得道高僧覺遠合蔔。而覺遠為定國公府算出的卻是“三世姻緣,連理之象,家有余慶共長久,福壽雙全子孫多”,這簡直就是天生一對,地設一雙。

這說法讓烏嬋嗤之以鼻,認為覺遠徒有虛名,一派胡言。

時雍與趙胤恩家相好,卻說二人相克薄命,而她與陳蕭八竿子打不著,互相嫌棄,竟是連理之象。

二人將覺遠狠狠批駁一番,又是覺得好笑,又是覺得無奈,不曾想,此事竟然還會有後續,掀起一陣波瀾。

不兩日,便是清明。

每到這個時節,掃墓祭祖便是頭等大事,男女老幼紛紛出城,擔提樽榼,擺上供品,高插墳飄,除草添土、焚楮錠次,黑色的紙錢如蝴蝶般紛飛。

往年,光啟帝會前往天壽山祭祖,今年光啟帝重傷未醒,這樁大事便落到了監國的太子趙雲圳身上。

祭祖之儀極為隆重,清明那日,天剛見亮,一行駕輦便從皇城大門而出,徐徐步入綿綿陰雨之中。

這次出行祭祖,聲勢浩大。百姓紛紛擠在長街兩側,觀看隆重盛典,瞻仰監國太子威儀。

只見當先一行甲士旌旗、麾纛曲蓋,其後便是錦衣校尉,幡幢寶幟、步行侍衛、後面跟著護衛官和侍從武官,各種祭品琳瑯滿目,讓人眼花繚亂。陪同的人,除了親王、郡王、皇親國戚,還有公侯伯爵,內務總管、司禮監、禦前供奉官以及陪輦的文武大臣,錦衣衛、羽林衛、一個個鐵馬銀鐙、執戟持刀,高大俊氣,彰顯著大晏的國力和武力,讓前來觀禮的四夷館番屬各國之人都不免贊嘆天朝上國的威儀。

呼喇喇一行人出得城來,熱鬧不在,卻見烏啼鵲噪,曠野冷寂,荒郊墳冢處,紙錢灰燼。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腸。

當趙胤陪同太子殿下前往天壽山時,時雍正在前往良醫堂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