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實不相瞞,少年,你這樣真的會……

李蕓慶是禮部的人,跟長皇子蕭長寧或多或少有點關系。

而私下裏,李蕓慶又唯世勇侯錢遇傾馬首之瞻。

從她嘴裏問出這兩個人並不意外。

只是意外的是為何會有兩個人?

長皇子跟錢大人並不對付,這是滿京城都知道的事兒,難道為了除掉時清,意外的合作起來?

怕是不可能。

禦書房裏,皇上坐在書案後面,面前站著的是四六兩位皇女。

四皇女今年二十七八歲,蕭家一脈相承的丹鳳眼,面色淡然。

可能是早些年跟老大在疆場歷練過,身上有股邊疆將士的沉穩之氣,不動如松。

六皇女就比她小上很多,今年十八九歲,沒怎麽出過京,父親是宮裏的皇貴君,被捧在手心裏長大,行事較為活潑。

最先忍不住話的就是六皇女,“母皇,那李蕓慶一口咬定說書信是長皇子舅舅讓她送的,而驛館那天身邊帶的侍衛則是錢大人暗示過的,兩者都是只有口頭證據並不實物。”

“女兒覺得,李蕓慶招的太過於輕松,又沒有物證,說不定是攀咬,並不是很可信。”

皇上手肘抵在椅子扶手上,捏了捏眉心,緩聲說,“聽聞人是你審訊的?我朝向來對文官寬容,但朕卻聽聞你私下裏對李蕓慶用了刑?”

平平靜靜的語氣,聽不出多余情緒,就這才最嚇人。

六皇女本來高高昂起地頭慢慢低了下來,嘟囔著說,“反正她貪汙受賄的罪名跑不了,對待這種貪官,就應該用刑。”

她想起什麽,眼睛一亮,跟皇上說道:“那個時清,她不也是打曹枕了嗎?”

皇上捏眉心的動作微頓,“你竟知道時清?那你更應該知道,她在衙門口公然打曹枕是為百姓出氣,為了穩固民心,而你在獄中對李蕓慶用刑,卻是有屈打成招的意味,容易激起文臣的火氣。”

六皇女扁嘴,滿眼不服氣,“不都是打嗎,正好殺一儆百讓文官收斂一二!”

“你啊。”皇上無奈地搖頭。

六皇女年齡小,又是頭一次經手事情,一心只想表現,難免行事沖動有做的不好的地方,皇上沒過多苛責,而是看向四皇女。

“你如何看?”

四皇女拱手行禮,垂眸道:“都有可疑之處。無論是長皇子還是世勇侯都是李蕓慶得罪不起的人,她在獄中供出這兩人時就應該有心理準備,不會說謊。”

“問題是……”

四皇女眉頭皺緊,“暫時沒有證據。”

曹枕只知道李蕓慶,並不知道長皇子。而驛館死的侍衛更是跟錢大人沒有關系。

這就導致線索斷了。

就算知道背後之人是長皇子跟錢大人也沒用,這兩個都是不會留下證據的人,最後只能是李蕓慶背鍋。

“不過,”四皇女再次開口,“女兒以為可以從孫府的那個侍衛入手。”

孫大是要被發配到邊疆的人,既然能重新出現在刺殺欽差的行列裏,那肯定是有人幫她脫身讓她報仇。

現在可以抓住孫大這條線往深了查,定能查到大魚。

皇上擡眸多看了眼四皇女,“這事是你提出來的,那便由你去查。”

站在旁邊的六皇女一愣,下意識地問,“母皇,那我呢?”

皇上轉移話題,提起別的,“太傅同朕說,你最近借著查案之名,依舊很久沒去太學了。”

“那不是要查案嗎。”六皇女理直氣壯。

“案要查,功課更不能廢,你四姐繼續追查此事,你跟你五姐一同去太學多學點東西,好能為朕分憂。”

皇上將手搭在書案上,指尖剛好點在寫著“時鞠”二字的折子上,意有所指:

“若是陳太傅對你太過於寬容,朕則要考慮為你找個嚴厲些的了。”

六皇女看見那兩個字頭皮就是一麻,立馬搖頭,“母皇別換人,女兒去就是了。”

皇上笑了下,擺手示意兩人,“退下吧。”

等兩人出去,皇上嘴角地笑意才慢慢淡去。

她側眸跟充當柱子的內侍說,“讓禦醫暗中去給李蕓慶看看,同時不準任何人再去探視她。”

“李蕓慶貪汙受賄刺殺欽差,雖說罪該萬死,但她就是死,也只能是秋後問斬,而不是死在牢裏,明白嗎?”

內侍一頓,“是。”

李蕓慶手上雖然沒有證據,但有人會心虛啊,總有忍不住想動手的。

再加上六皇女剛對李蕓慶用過刑,到時候正好把死因推到她身上,用以激起文臣的怒氣跟憤懣,而刺殺欽差的事兒就這麽被轉移了。

現在要做的就是留著李蕓慶,讓背後之人的心一直提著。

唯有終日惶恐不安才會露出馬腳,同時讓四皇女追查孫大那條線,找到證據。

皇上處理完這些事情略顯有些疲憊,往後靠在椅背上,閉了閉眼睛,感慨說,“朕到底是不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