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以另一種方式再次……(第3/3頁)

【俞山山本來就是美術生,會畫圖不足為奇。只是她會做木工嗎?】

【笑死,樓上自己畫一下,這功底,沒個十年,你能十分鐘畫出來?】

【不是,雕刻的圖案也能這麽快畫出來?】

姜pd也好奇問她怎麽這麽快想到雕刻的圖案的。

“砍樹的時候,就在思考了。”

【大佬就是大佬,你在想下一步的時候,人家已經想到第十步了……】

“古代大戶人家的床,制作起來費時費力。”俞山山一邊鋸木頭,一邊解說。

這樣大家看做直播,不會那麽無聊。

“古代時候,女兒一出生,家裏就給她做出嫁的雕花大床,一直做到女兒出嫁,所以又叫做千工床,床也作為女兒出嫁的嫁妝之一。

相傳在寧波,有戶人家的女兒床恰好和城隍廟一起開工,而城隍廟竣工之時,床還沒做好,還在精雕細琢之中,所以人們也說做一張床比蓋一座城隍廟還要費時費力。——②不過我們這次制作簡化版的,四五天能做好。”

【所以我說這床要是能做出來,我直播吃X】

【等你。】

【等你。】

【等你。】

木頭鋸好,還得繼續刨平,刨成木板。他們沒有現代的機器,只有兩個手動的刨子。

【俞山山算手快的,一塊板子半小時刨平,剛看設計圖一張床的木板加起來有32條。想四五天做完,時間肯定不夠。】

【不夠就不夠唄,吃你家大米了?】

【對啊,山山做一個月也情有可原。你連木頭都不會砍,略略略,菜狗。】

俞山山刨完一塊,目光投向兩個攝影師,兩個攝影師齊齊後退一步。

【哈哈哈哈哈,想做木匠嗎?】

【不,你不想。】

大頭倒很感興趣,因為他老家爺爺就是做木匠的,小時候在木屑中長大,聞到木頭潮濕馨軟的味道,勾起他許多回憶。

他嘗試上手刨木板,“我爺爺說,現在手藝人越來越少了,我爺爺還是市級非遺傳承人呢。”

“那時候鉛筆貴,一根浸潤黑漆的線,拉得筆直地一彈,就出一根線了。”

“我們家有一個特別長的凳子,有五六米長,是一整棵樹,上面都是各種各樣的痕跡。”

“我爺爺是八十九歲走的,最後一天,都在做木活。”

大頭說到後面,忍不住哽咽了,他是爺爺帶大的,這些刨子都是他小時候的玩具,但他半輩子都沒拿起來過。沒想到還會再有機會做木工。

今晚要打個電話給老頭,好長時間沒打電話給他們了。

他們在旁邊安靜聆聽,大概男人天生喜歡手藝,仙女嘴上說“我不行我不行”,很快上手了,他刨個大概,俞山山再細琢一番。

一上午,梨花木差不多分割完畢。

渾厚、略帶濕潤質感的木材,靜靜在匠人手裏變幻各種形態,以另一種方式再次新生。

午餐,俞山山先去廚房烹飪海參,姜pd來拍她,另外幾個人在院裏忙碌。

海參烹飪起來步驟簡單,只是火候要把握好。

她做了個紅扒海參,然後再用牛毛菜做了一個雞蛋湯。

兩個海參,節目組分一塊,她自己一個。

仙女很賤地拍照發給其他組的同事,“羨慕不?”

啃著三明治的同事:好刺眼。

【猜猜今天其他人吃什麽?】

【牛毛菜吧哈哈哈哈哈,對不起不厚道笑了。】

【今天他們好點,在山山找到的那塊池塘,等雞下蛋,等了一個小時,終於等到一個雞蛋,4個人分一個雞蛋打湯吃。笑死我了。】

下午床的基本架構差不多做好,一顆釘子都沒用,利用榫卯結構搭建起來的一個床架子。

四面的圍欄還沒做,今天先做這麽多。

【科普一下:榫卯是極為精巧的發明,這種構件連接方式,使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成為超越了當代建築排架、框架或者鋼架的特殊柔性結構體,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③】

【總結:中國傳統木結構yyds,能承重,還能減小地震效應!】

之後,山山在做了一張桌子,兩把椅子。雕刻是要雕刻的,現在先保證基本生存需求。

床和桌椅搬進去後,家裏終於有家具啦,看起來不再空蕩蕩的。

夕陽染透了門口的臘梅樹,一株小小的臘梅花瓣探出頭,咦,好像來早了,早就早了吧,好看就行。

【感動!!我們有家具了!】

【哇。臘梅這就開花了!】

【房子好好看呀!我也想去住!】

【做夢吧哈哈哈】

很久以後,這兩把椅子,在拍賣會被拍出6000萬的高價。

這兩把簡樸的黃木梨椅,被人稱非遺再度煥發新生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