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崽兒:不,我就……(第3/4頁)

姜pd瞅了一眼山山的本子,沒想到山山真的寫了。而且已經寫完了一個開頭。她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答應的事一定會完成。姜pd很佩服山山的行動力,一有時間總在做各種事情。

山山的文章題目是《傳統工藝保護的意義與傳播形態——以清雕為例》。

姜pd是碩士畢業,國內985本科,外加一年英國碩士經歷,曾經也是半個學術人。

山山這個題目很有料,姜pd忍不住站在山山後面仔細看了下去。

山山寫了一上午,姜pd充了一個知網vip,幫她下載了很多論文。然後山山用pad查看論文。

等姜pd充值好了,山山才看到,“學校有賬號來著……”

“所以我這290塊錢年會員白花了?”

山山安慰她,“也沒有嘛,你也可以看。”

我看這幹啥,姜pd泄憤般地下載了幾十篇,“多看點多看點,多寫幾篇出來。”

山山用pad,直播間裏的網友沒說什麽,都以為山山在寫作業。

能阻止一個學生做作業嗎?太喪心病狂了吧。

【山山作業好多呀,最近一直在做作業。】

【期中考試吧,難道山山不用回學校去考試嗎?】

【請假了吧,應該沒事。不過我們學校的那個孔老師很嚴的啊,撓頭,不知道他怎麽放過山山的。】

【下午什麽的,和寫作業最配啦。】

中午張師傅做的飯菜,山山跟他們一塊吃的。論文從白天寫到下午三點,終於完工。

除了中文版,山山還寫了英文版的。

沒有鍵盤,全是手寫。寫完後交給姜pd,讓她幫忙投一下。

英文版的放在最上面,攝像機掃到英文版的論文。

【山山不僅中文寫的好看,摘要的英文也好好看啊。】

【看清楚啊,英文不僅僅是摘要,而是全篇……】

姜pd翻了翻,臥槽,一般來說,大學生們最多把摘要寫成英文吧,又不是要發sci,山山把整篇論文都翻譯出來了。

【天呐,居然是整篇論文的翻譯。】

【粗粗掃了一眼,沒有語法和單詞錯誤……】

【就,美院的期中作業恐怖到這個地步了?】

【迷惑啊,我們美院沒有這麽恐怖啊,我們作業都是隨便寫寫。山山寫的這個真的是作業嗎?】

【是論文的格式沒錯,如果不是美院的期中作業,那……是要發表期刊的嗎?】

【發表中文期刊也用不著寫英文版吧……】

【大膽猜測,山山要發英文版期刊。】

【發sci嗎?博士畢業的條件之一,也“只”需要發表五篇sci呢/笑哭。要知道很多博士八年沒辦法畢業,所以發sci的難度,你懂嗎?】

【膝蓋深深地中了一箭啊!今年博士第六年,還差一篇sci,我看山山的那篇論文思路就挺好,希望蠻大的。】

直播間的討論層出不窮。

姜pd在國外待了一年,英文很好,但山山寫的這篇論文涉及到的很多專業詞匯,她都看不懂。所以這篇論文,不去投個sci,都對不起山山了。

於是她拍照,發給節目校對組,讓他們整理出電子版,發給某家sci期刊。

投稿是投稿嘛,又不要錢對吧。

另一邊,廚房的糯米泡好了,山山把糯米放入蒸汽鍋,用中火煮。

蒸煮一刻鐘後,倒入涼白開中攪拌。米飯不燙手時撒上酒曲,裝到壇子裏輕輕壓實,中間戳個洞,加少量酒曲的溫熱開水,再在壇子周圍加水密封。

過幾天米酒出汁,就可以用米酒來制作果酒了。

她剛忙完,洗完手,發現大家神色都不太好看。

外面風太大了,尤其是膽子小的,臉都白了,畢竟他們是在孤島。

小木屋外面,磨磨蹭蹭的台風正式登陸海島,整個小木屋輕輕晃動起來,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

山山在廚房裏,廚房裏也有幾個人,她跟他們說,“我們去小木屋和臥室吧,這兩間屋子很牢固。”

他們看到,外面的樹,被連根拔起,咣當倒地。

【我靠,風這麽大啊……】

【好擔心啊,這麽大的風,得有十三級吧。】

【小木屋也在發抖……】

廚房、小木屋、新的小木屋是打通的,有做房門,所以不用從外面走。

山山和兩個嘉賓去了臥室,山山擡頭,頭頂的風阻尼器一下下晃動。

許多建築專業學生在看直播,包括熙教授和崔教授,都在看這顆風阻尼器。

巨大的阻尼器正在發揮著作用,緩慢地擺動,小木屋也在輕輕地搖晃。

【古老文化的結晶,看到風阻尼器,我就知道穩了。】

熱愛建築的熙教授:【台風比想象中的大很多,我們前天的測試是風阻尼器至少能承受12級的大風。現在的風達到13級了吧,甚至往14級加速。】

【臥槽,那島上的風是不是即將14級,山山的阻尼器能承擔12級別,還是有點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