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0章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第2/2頁)

後繼的宰相們,雖然也都不乏亮眼表現,但都沒有超越姚、宋兩人的社稷大計。

宇文融、裴耀卿等摟錢小能手一個個上台,甚至就連奸相李林甫都創設了長行旨這種節約行政開支、且多為後世效法的良策,但對國力的提升已經遠遠比不上姚宋二人。

而在安史之亂後,一代能臣劉晏的財政改革雖然卓有成效,但其重點在於區域資源的整合與調度,在物流方面加大力度。

至於唐德宗年間所推行的兩稅法,雖然是稅法改革的裏程碑式進步,但也意味著原本的統治技術已經不足維持,朝廷不得不在承認現有社會資源分配的前提下開拓財源,而且已經喪失了將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的能力。

土、客矛盾,有一個核心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但是這種大法,不可輕用,因為關鍵一點在於,你的屁股坐在哪裏。

李潼內心裏,當然是願意跟人民群眾們站在一起,否則他對長安城中這些權貴們便不會是如此兇惡態度。可問題是,人民群眾未必願意跟他站在一起,或者說眼下的人民群眾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迎接這一變故。

最直接的一個現象就是,長安城中鬧亂月余,這些亂民們甚至連權貴聚居的朱雀大街東部坊區都攻不下來,唯一攻破的一次還是長安城那十幾家勛貴開門揖盜、準備禍水西引。

思想和組織建設都搞不上來,李潼也很無奈啊。

他現在還沒達到舉世無敵的高度,同樣也需要繼續吸納與積攢力量,否則單憑他一個人想要進行這種程度的社會改革,絕對會被反擊力沖的渣都不剩,那些民眾們眼下還不具備保護和支持他的力量。

所以當宋璟提出要在亂民中招募一部分才力,李潼盡管覺得有些不妥,但還是點頭同意了。想要讓人民們獲得支持和保護他的力量,前期的扶植和投入少不了。萬事開頭難,總要走出第一步。

宋璟與姚元崇分別進言,所論述都是一個問題,但態度卻有些針鋒相對。倒也談不上完全相左,只不過宋璟相對要更加激進一些,他是站在客民一方考慮問題。

至於姚元崇,則就相對考慮土民更多,略顯保守,希望能夠在維持舊有秩序的情況下,對土民稍作傾斜,而對客民稍作打壓。

這兩種態度,談不上誰優誰劣,也不是路線之爭,無非輕重有別。但是講到更合時宜,無疑是姚元崇。畢竟無論是資歷還是政治成熟度,包括在陣營中的成長度,姚元崇都要高於宋璟。

宋璟眼下所考慮的還僅僅只是解決土客問題,但是姚元崇所考慮的範圍要更廣,要讓長安盡快恢復秩序、重新激發活力,要保證雍王殿下能夠更進一步的影響和控制邊疆的武力團體,乃至於未來回歸神都,這都需要保證關中長期穩定擁有造血能力。

想要讓關中盡快恢復平穩的發展,對於舊有秩序就不能破壞太多。

講到這個問題,姚元崇一臉正色道:“關中雖有四擁之險,但已經不復天府之實。西、北俱為心腹之患,東出或有鼎器之爭,此為暫守之境,絕非久擁之鄉,於此耗力太深,則必得不償失!”

李潼聞言後又是一陣默然,他倒並不奇怪姚元崇已經看破他的小心思,畢竟禿頭上的虱子,爬的再快也是那樣鮮明。

“土民、客民,俱為王民。如今互攻成仇,但客民終究勢弱,我若不活之,則其眾未必能活。所以眼下所求,便是能讓這兩者各有所得,各有安慰。”

李潼內心裏,當然也更加認可姚元崇,土民無論賦稅還是兵源,都是較之客民更穩定的群體。

但他既然支持了宋璟,當然不會朝令夕改,想了想之後,他又對姚元崇說道:“堂中談論,總是言虛,不如同出巡營,暫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