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高大的身影立在龍案前,……(第2/3頁)

陳大人說完偷偷打量皇帝臉色。

他也不想這般虎口拔牙,還不是大理寺那邊沒人,好不容易得了個好苗子,又是顧時洵的兒子,老子跟他有點兒交情,實在不願意就這麽放棄了,能幫一把便幫一把吧。

顧小子這次立下如此大功,是該升官還是留置,全憑陛下一句話。

陳大人心裏揣測,若是顧升是個孬的,前途就真的完了。

反之顧升那小子能力強,陛下縱使心中再是不喜,不管是為了面子還是為了別的,也不會多加阻攔他前程。

皇帝神情清冷,僅僅是聽著,倒是喜怒不便,指節清瘦執筆迅速在奏折上落字,似乎不帶思考一般,寫完合上丟往一邊。

李近麟一看,便知這是主子爺這是萬分不耐煩了。

“知道了,該賞該罰,朕自有章程。”

陳大人心下略安,領了批復躬身退了出去。

李近麟立在殿外等著,一切都如往常,皇帝中途停了批折,擡眸叫他進去問了他一番,得知娘娘在江都王府,明天要去興平大長公主府赴宴,便也不再詢問。

“你去庫裏挑些瓷玩,明日去給大長公主府添禮。”

李近麟笑,連忙應了聲退出去挑選禮物,就知道陛下不會放過這個能光明正大見心上人的機會的。

皇帝說完接著看批奏折,忽的起身,重新又拿起了陳大人的官文看起來。高大的身影立在龍案前,顯得有幾分孤單落寞。

殿內帶入了一絲涼風,叫走到殿門口的李近麟後背生出絲絲寒意。

他依稀聽見陛下音色清冷,帶有一絲薄怒和不知名的情緒,幽幽從身後傳來。

“光一個武台案就查了兩年,算得什麽高材——”

...

玉照自老太妃來了,儼然一副有外祖母萬事足的模樣,外祖母在身旁的日子,叫她跟小時候一般,什麽煩惱都消失了。

老太妃接了皇室宗親高門勛貴的帖子,細細篩選,打算帶她赴宴,總是得提前見見皇室的這些人,也免得日後一個個的都不認識,相處起來未免無措。

皇室宗親,子嗣眾多,可陛下親近的一脈,先帝的子嗣,卻也沒幾個。

這便是皇權的殘酷狠決之處,雖說生來個個都是皇子公主尊貴無比,卻也不是都能平安順遂的。

即使活到了成年,隨著而來的兄弟鬩墻,柄權相爭,一路荊棘伴著血雨腥風。

先帝成年的子女共有二十三位,男女倒是平均的很,十一位皇子,十二位公主,可如今仍有名望的不過寥寥幾人,一半都入了黃土。

還有些被圈禁在府裏終生不得踏出一步,或是直接派去守了皇陵的。

如今留在京城的親王,一個是陛下同胞兄長梁王,這位如今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已經病重辭了官,甚少見人。

這第二位便是陛下長兄,先帝長子,魯王。

魯王生母原先是先帝淑妃,入宮的早,早年倒是有幾分薄寵,不過後來據傳人老珠黃,幾年都不得見先帝一面。

魯王年歲最長,又是個勤勤懇懇不喜歡出風頭的,比起如今風流在外的梁王,這位魯王在眾位天潢貴胄中倒是頗受尊敬。

剩下一位便是輩分最長,與先帝同輩分的老晉王,上次的封後詔書便是他宣傳的。

自本朝起始,藩王便沒了養兵之權,倒是封地頗為富庶,因此願意就藩的親王甚多,畢竟在京城中各個都是皇親國戚,回了自己藩地各個都是土皇帝。

也有像安王一般的,自己藩地不願意待著的,就樂意往京城跑,在他看來京城才是最富庶繁華之所,去封地做土皇帝,吃得不好穿得不好,就連姑娘也比京城的差太遠,沒甚意思。

至於公主、長公主、大長公主,則是多了。

奪嫡這門風險的事兒,公主參與的少,活下來的自然也多。

玉照入了宮便是皇後,到了這份上倒是無須她像伺候各種姑子般日日提心吊膽,便是遇到了最尊貴的幾位大長公主,也是她們需行國禮。

人數太多,玉照先行將名號對應年紀記了下來,這些公主有些在封地常年不回京的,有的隨著夫君外任的,日後與她相處的機會恐怕也不多。

如今需她重點記著認真對待的,也只長留京城的兩位公主。

華太後長女,重華長公主。

另一位聖上唯一在世的皇姑,興平大長公主。

老太妃便早早接了那位輩分高的老皇姑,興平大長公主的請帖,正是興平大長公主家重孫的滿月宴。

既是興平大長公主親自遞的帖子,玉照自然避不掉。

京城高門女眷自幼參加各府筵席,自然熟識一幹人等,可玉照卻不在京城長大,這群人她許多都不認識。

再則那日只怕都是群天潢貴胄,各個威嚴,玉照這般年歲的小姑娘,誰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