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恐怕是...是避子湯.……(第2/3頁)

說到底還是皇後體質比旁人差,耐不住藥性,還有,老醫正不敢妄言,他推斷皇後有血暈之症。

見到了大塊血漬,聞著味道,犯了血暈。

皇帝指節叩擊桌案,眼中滿是不耐,聽到此話覺得是在推脫,已是動了殺心。

“如此大事,事先不說可是刻意隱瞞?皇後出事,你死有余辜!”

“此藥方子百年間用的人少,七十一味藥材,倒是無相克的,也找人試了方子,想來是老臣疏忽,老臣確實萬死難辭其咎。”

一人一個體質,怎料這娘娘的體質異於常人——

一大把年紀,胡子花白的醫正跪倒在地一副請死的架勢,實在叫人心酸不已。

他身後跪倒的一排學生,有太醫令,太醫判,各個都跟著跪倒在地,紛紛替其求情。

“望陛下明鑒!老師他用藥雖是兇險,可這也是未曾料到之事,皇後娘娘的病症這段時日已經是有所消減,說明這方子確實有用,許多藥方子都是這般起死回生的,若是一點火性都沒有的藥方,只能充做溫和調養罷了,如何能徹底根斷娘娘的頑疾.......”

皇帝看向頭發花白的老太醫,神情冷肅,眸中泛起濃重殺意,“你可知不止是你一人,你們都有罪?”

“老臣請罪,只這方子確實使娘娘隱病好轉,老臣懇請陛下再給老臣些時日,改善方子,徹底斷除娘娘頑疾,老臣再以死謝罪!”

這話說得難聽,卻也是實話。

如今把娘娘折騰出這樣,賜死了他,藥方子撤掉從頭再來過,能不能有效另說,娘娘豈不白遭這一番罪了?

門外忽的人影憧憧,清寧近來偷偷朝李近麟招手,示意他過去。

皇帝耳朵極尖,這會兒聽到叫人心煩意亂的聲音,轉頭凝視過去,嚇得清寧膝蓋一軟跪倒在地。

“陛下,娘娘醒了......”不知誰傳來的呼聲,此刻在眾人聽來猶如天籟之音。

皇帝聽聞,立刻擡腳往內殿走去,還不忘罵他們:“滾出去候著!”

眾人也不知聽陛下怒罵的是誰,只跟著一群大部隊一塊兒往外跪著爬行,好歹算是保住一條命。

——

永安宮中——

新年第一日,宮裏白日四處亮著燭台,喜慶無比。

太後上了年紀,淺眠的很,天未亮就醒過來了,穿戴整齊往正殿裏坐著。

靠著羅漢床喚幾個女官給她捶腿,永安宮裏的元公公滿頭的霜雪疾步走在丹墀上,一看便是在外頭走了許久。

迎面刮來的刺骨寒風,他沒心思記著面上的冰涼,擦了把臉,心裏慌張的很,輕扣起殿門。

“太後娘娘,奴才進來了?”

太後眉頭緊皺:“進來,是不是老三幾個入宮來了?”

太後還以為是幾個宮外的兒孫給她來拜年的,想想也不對,這會兒天都沒亮,宮門還沒落匙,哪兒進得來?

元升生著一張太監裏少見的青俊面容,受過刑的男子,身材體力與一般男人無二,只是更容易發胖,面白生不出胡須罷了,並非話本中那些病弱腔調奇怪的公公。

他與天子身邊那個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李近麟不同,李近麟是內侍省自幼當成天子暗衛培養出來的。

而其余的太監,大多是家裏年幼時條件不好,四五歲上頭被賣了入宮做的太監。

元升三十來歲,細長眼,蒼白臉,說話溫和有禮。由於面容生的好看,在宮裏一群歪瓜裂棗太監裏,極有女子緣,許多宮女想找他做對食。

“宮門這會兒還沒開呢,是奴才偶然打聽到,昨夜宮裏鬧得厲害,據說坤寧宮那邊昨晚請去了太醫.......”

元升低眉順眼,一入殿便是這麽一句話。

太後撐直的身子聽了這話,又往後坐下了。

她半點不想知道是誰病了,坤寧宮只那二人,要不是那個病弱的皇後生了病,就是皇帝得了病。

皇帝得病,估摸著又得了頭疾,左右也不是第一日得了,小時候都沒見過他吭聲,難不成如今還能再怎樣?

有什麽可大驚小怪的。

她重視的可不是這事兒,元升伺候她這麽些年豈非不知?這是打聽到旁的消息了。

太後環顧周身一眼,眾宮人女官立刻眼觀鼻鼻觀心,告退出去,關上殿門。

一會兒功夫,殿內便只剩下她二人。

“你探查到那藥的去路了?”

太後眼睛微微眯起,問他。

前些日子太後宮裏人意外撞見太醫署裏的人清晨偷偷摸摸往坤寧宮送藥,將這事兒告訴了她。

太後後宮浮沉幾十載,一聽便知有問題。

細查下去,果不其然,越發的古怪起來。

坤寧宮身為正宮,占地頗大。內裏設有藥房,茶房和膳房,都有女官宮人尚食局的人各司其職。

皇後要喝藥,往太醫署拿了方子抓了藥回自己宮裏煎藥便是,哪有叫太醫署每日煎好藥,清晨送過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