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亡國第五十一天(第2/5頁)

擡眼看時,就見弩箭已射達對面山崖,余力不減地紮進一棵大樹才停了下來。

對面山崖的人解下那條綁了系帶的繩索,走到崖邊處,秦箏命人把這邊殘留的繩索拉直,看了一眼繩上的細繩,道:“四十九丈長。”

馮老鬼面色有些戚戚,他當了幾十年的工頭,自然也不傻,看得出秦箏在繩索上系的那些小繩是她自己做了記號的刻度。

林昭是個外行,看不懂其中的玄妙,聽秦箏語氣這般篤定,好奇問:“阿箏姐姐怎麽確定是四十九丈?”

秦箏指著用紅色系繩打了繩結的地方:“這裏是五十丈,我事先做了記號。”

她這麽一說,林昭也就懂了,看著那條繩上隔一尺又打上的繩結,目瞪口呆又敬佩不已:“這樣的法子都能想出來,若不是今日見識了,我都不知道還能這般度量!”

她指著另一條繩:“那這條繩是幹嘛用的?”

這個問題是馮老鬼也沒想通的,聽林昭問,他不動聲色地也支起了耳朵。

正好山崖對面傳來一聲哨響,林昭往那邊望了一眼,困惑道:“楊毅哥讓我們拉?拉什麽?”

秦箏示意幾個祁雲寨的漢子把林昭指著的那條繩拉直,又用力拉了她自制的繩尺一把:“拉這條繩,那條繩是主索。”

繩尺上有許多繩結,不方便用於做臨時主索,用來做牽引繩合適些。

繩尺和另一條繩索,已經組成了一條簡易索道,雖不能運輸重物,可利用這簡易索道,把鐵索從那頭送過來還是綽綽有余。

對面的人把修索道用的真正鐵索拴在了繩尺上,又在作為臨時主索的繩子上套了一截竹筒,利用竹筒來達到“溜索”的效果,竹筒下方綁著鐵索。

楚承稷命陸家人尋來的這條鐵索是按照兩山崖間目測的最長距離打造的,足足有六十丈長。

山寨這邊拉一截鐵索,對面就放一截,穩穩地把那條精鐵打造的鐵索拉了過來。

馮老鬼一雙眼瞪得跟銅鈴似的,快步走過來時腰間的酒葫蘆掉地上了,他都沒看一眼。

他上前想摸摸那條被拉過來的鐵索,兩手卻有些打顫。

上百斤的鐵索,真的這麽一點點從對面山崖橫貫了過來!

這是他先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能……能修索道了!”他激動得語無倫次,再看秦箏時,直嘆:“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不知軍師夫人師承何處?”

秦箏汗顏,只得胡謅道:“他老人家早已避世,不讓我對外說他名諱。”

馮老鬼半點沒懷疑,連連點頭:“也是,這世道亂得,外邊那些官兵不把咱們當人看,被抓去修城築防,官老爺們可不管你工期內能不能做完那些活兒,沒法按期交工就砍頭,工匠們能躲的都躲起來了。”

林昭以為秦箏口中的老人家是她家族中人,知道她被朝廷通緝,不方便暴露身份,趕緊幫忙岔開話題:“馮伯,鐵索拉過來了,栓鐵索的樁子便由你帶著弟兄們完成了?”

馮老鬼自是滿口應下。

秦箏想到底下是砂巖,在心底簡略算了一遍距離,交代道:“坑槽至少得挖到巖層底下五尺。”

如果有後世的混凝土,這都不叫事,但水泥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配置出來的,光是配置水泥的化學公式計算就夠嗆,更別提缺少很多化工原料。

秦箏打算用古代版的混凝土,但凝固後的硬度肯定比不上後世的,那就只能把樁子下深些,從力學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

馮老鬼雖對秦箏有了幾分敬意,不過在這些事上,他自己還是有幾十年的經驗,遲疑道:“我瞧著三尺就夠了。”

秦箏搖頭:“若是尋常巖層,馮師傅你說的那個深度的確是夠了,但這底下是砂巖,比不得普通巖層牢固,必須得挖深些才保險。”

經驗都是前人一代一代總結下來的,這個時代建築工事還比較落後,很多東西都只是深信前人的。後世進入了工業時代,有了更多案例和經驗,才對不同地形地質有了深入的研究。

古人不比現代人愚鈍,只是他們所接觸到的東西太少,能總結的前人經驗也更少,思維受限,才想不到很多在後世看來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畢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得要點勇氣。

馮老鬼聽了秦箏的解釋,思忖片刻點了頭:“那就依軍師夫人所言,挖五尺。”

秦箏這才對林昭道:“阿昭,你給對面也傳個信,那邊的巖層如果也是砂巖,至少往下挖五尺再下樁子。”

“好!”林昭點了頭,將手放到唇邊就吹出一串哨音,對面很快回了一聲。

林昭扭頭對秦箏道:“阿箏姐姐,楊毅哥他們打算用火藥爆破炸出個坑來。”

馮老鬼點頭贊許:“那樣的確能更快打好樁子,不出意外,晚間就能從索道上運輸糧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