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亡國第六十三天(第2/3頁)

沈彥之只覺眼眶漲澀得厲害,馬背上的夜風吹在臉上刀割一樣疼,嘴裏血腥味翻滾,他咬緊牙關,被余下親信護著逃跑時再也沒回頭。

……

楚承稷雖不知本該南下的沈彥之為何還留在青州,但今夜見到了他,沈彥之又幾次三番想置他於死地,他自也是不留余力地派兵追剿。

沈彥之一行人被逼到元江渡口等不到船只,身後又有追兵,索性跳江而逃,弓箭手在江邊沖著江水裏放了數百支箭,浮起來十幾具死屍體,只是都沒有沈彥之的。

楚承稷命人在沿江一帶搜尋,自己折身返回青州城。

這一仗,朝廷的八千精兵被他們突襲打了個措手不及,除卻戰死和潰逃的,實打實的戰俘共獲兩千余人。

主將薛演已死,他們又糧草斷絕,楚承稷乃前朝太子,打的是復楚的旗號,兩千余走投無路的戰俘很快投向了楚軍。

林堯眼看著隊伍在一場大戰後非但沒有折損,反而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一時間只剩對楚承稷的佩服,他帶著人清點這一仗繳獲的兵器後,其數目更是讓他大為振奮。

一行人浩浩蕩蕩回青州城,宋鶴卿和王彪見他們大勝歸來,哪怕心中早有預料,卻還是忍不住歡喜下城樓迎接他們凱旋。

昔日不堪大用的太子如今展露出此等謀略武功,宋鶴卿狂喜之余,心中又百感交集,連聲道:“恭喜殿下賀喜殿下!”

楚承稷並未下馬,才經歷過一場殺戮,他身上戾氣還未褪盡,跟平日裏清貴模樣大相庭徑,若說他著儒袍時清雅貴氣,那麽一身戎甲浴血歸來則更像個霸王:“近日朝廷官兵為征軍糧強搶了不少百姓的糧食,你明日帶人前往臨近村落,每戶送三升米。”

宋鶴卿一聽就知曉他是想收攏民心,朝廷大軍為征糧強搶百姓的糧食已不是一兩日了,如今青州臨近村落的百姓剛被朝廷大軍擾騷過,楚承稷再派人去送糧食,百姓向著誰自是不必說。

這一仗徹底穩固了他們在青州的地位,但太子先前的名望不好,把好名聲宣揚出去了,招賢納士時,能人猛將才會紛紛前來投靠。

他拱手道:“老臣明了。”

……

楚承稷回到青州府衙已是半夜,林堯王彪等人都已下去歇息。

一名俊秀青年在此時求見楚承稷,他便是郢州陸家一開始收到楚承稷求援的信件後,派來與楚承稷接頭的陸家大房庶長子。

陸家二房的嫡女如今為淮陽王側妃,二房屢屢騎到大房頭上,故此陸家大房在得知楚承稷求援的信後,一直都有意相助,想等楚承稷勢大後,大房也能借楚承稷重新掌握陸家的話語權。

此次的青州之行,陸大爺本是想讓自己嫡子前來,可幾個嫡出的陸家子弟不肯冒險,陸則知道這是為自己爭一把的機會,這才主動護送糧船前來。

他辦事的確是個得力的,先前楚承稷被困於兩堰山,飛鴿傳書交代他的一切事物,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今夜楚承稷發現沈彥之並未南下,薛演卻又在帳中自戮而死,不難猜出先前指揮朝廷大軍攻城的一直都是沈彥之,薛演只不過是個傀儡而已。

此戰大敗,薛演若活著,肯定會把他抗旨留在青州的事供出去,所以沈彥之才殺了薛演。

林堯等人對楚承稷和沈家的過節不了解,要想處理這些陰私,還得讓知曉些內幕的人去做。

楚承稷回來前派人去追查沈彥之的便是陸則。

他在書房接見了陸則,陸則將自己查到的消息一五一十上報:“的確如殿下所料,沈彥之一開始就未隨大軍南下,而是暗中留在了青州。今夜替他擋箭死了的,便是沈彥之的貼身護衛,說起來也算個人物,乃景和六年的武狀元,後因卷入貪墨案被抄家流放,沈家保下了他,又買下了他被賣入教坊的家眷,從此他便一心為沈家做事。”

楚承稷道:“是個義士,葬了吧。”

陸則拱手:“殿下仁厚,必是眾望所歸。”

楚承稷有些乏了,不想聽他這些恭維之詞,“繼續沿著元江搜查沈彥之,無事便退下罷。”

陸則斟酌道:“的確還有一事,需同殿下商忖。”

楚承稷擡眼,示意他說。

陸則道:“京城陸家一脈被救下,明日便要抵達青州,伯公在時便是一心擁護殿下的,如今伯公去了,京城陸家似那無根浮萍,還望殿下垂憐。殿下明日可否親迎陸家人入城?”

最後一句話說完,陸則額前的冷汗都快掉下來了。

這是試探楚承稷為了陸家的恩情和其中牽扯的利益能做到哪一步,若他當真出城迎陸家人,那麽往後陸家在青州什麽也不做,腰杆就能挺直,畢竟他手底下那些人,也是看他的態度行事。

楚承稷眸光淡淡掃過陸則,不怒自威:“外祖父和秦國公的大義,孤時刻銘感於心,太子妃還被圍困於兩堰山,孤取得青州城,卻不解兩堰山之圍,豈不是叫天下人笑話?明日孤率兵前往兩堰山,宋大人會代孤前去迎接舅舅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