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亡國(第2/4頁)

不能再想了。

楚承稷揉了揉眉心,折身去凈房淋了兩桶冷水才回來睡下。

……

秦箏收到楚承稷的來信已是在兩日後,得知成功拿下孟郡,宋鶴卿險些喜極而泣。

王彪已順利拿下扈州,楚承稷那邊又直接搶了朝廷在江淮一帶的糧倉,哪怕她們如今的兵力不及朝廷那七萬大軍,勝算也比原先多了一半。

“沒了孟郡供糧,朝廷那七萬大軍後邊只能從太原調糧草過來,供給七萬大軍三月的糧草,少說也得十萬石,運糧的軍隊路上還得吃掉不少,只怕這會兒汴京那邊,李賊正暴跳如雷!”宋鶴卿捧著捷報的手止不住地顫抖。

其余謀臣個個也都是喜形於色,只有岑道溪緊鎖眉頭,似還在顧慮什麽。

秦箏瞧見了,道:“此番殿下能順利拿下孟郡,也有先生的一份大功在裏邊,待殿下歸來,本宮定會稟與殿下,重賞先生。”

岑道溪拱手道:“為臣本分,理當如此。”

秦箏問:“我觀先生面露憂色,可是有什麽不妥之處?”

岑道溪道:“叫娘娘笑話了,岑某只是想起先前暴雨造成的沿江水患,想親去元江過境的地域瞧上一瞧。”

自古文人似乎骨子裏就有幾分相輕,岑道溪名聲在外,但他面相看起來實在是年輕了幾分,脾性又頗為古怪,不少謀臣都暗中同他較勁兒,覺著他不過是沽名釣譽。

此番雖獻計有功,但也算不得什麽扭轉乾坤的大計,不少謀臣對他還是不服。

現在他又沒頭沒尾地提出憂心青州水患一事,在一些人眼中自然就是裝腔作勢了,當即就有人發出輕嗤聲。

秦箏道:“先生時刻記掛青州百姓,心懷大義,委實叫本宮動容,本宮的確也有意從元江引流挖暗渠,以便灌溉農田,先生便替本宮親去實地勘察一番。”

秦箏都為岑道溪說話了,那些個公然對岑道溪抱有敵意的聲音也就小了下去。

修暗渠的確是秦箏之前在暴雨引發水患時就想過的事,青州良田諸多,一入夏莊稼渴水,往年雖有大渡堰那邊的水庫放水流入河道,讓沿江百姓能去江邊打水灌溉莊稼,可效率低下,離江遠的村落,只能眼睜睜看著莊稼被曬死。

若是以元江為主幹道呈蛛網般修建暗渠,既能在雨季起到很好的卸洪效果,又能在旱季引水灌溉農田。

她不知岑道溪為何突然在此時提出要查看元江周圍地勢,但總覺得應當是有他的原因在裏邊的,只是現在還不好直說。

最終這場議事以秦箏賞了岑道溪十金收尾。

所有幕僚都退下後,秦箏單獨留下宋鶴卿問:“岑先生貌似與其他幕僚不合?”

宋鶴卿搖了搖頭,嘆道:“但凡懷才者,多有傲氣,旁人與他結交,不入他眼的,他便連客套都懶得客套,自然就落下了齟齬。”

聽到這樣的回答,秦箏也沒法子了,這些日子她也察覺到岑道溪的脾氣有多難整。

瞧著是一副溫文爾雅好說話的樣子,刻薄起來卻叫人頭皮發麻。

她都想不通,以秦簡那正直得跟秦國公一脈相承的性子,是怎麽跟岑道溪處成好友的。

……

京城。

確如宋鶴卿所言,孟郡和扈州同時失守,消息傳回汴京,李信氣得直接在朝堂上掀了龍案,百官惶恐跪地,但本就是前楚舊臣,是不是還一心向著李信那邊就未可知了。

李信當天下朝後召了跟著他從祁縣發家的幾個心腹前往禦書房商議對策。

“北有連欽侯虎視眈眈,南有前朝余孽來勢洶洶,諸位認為當下如何是好?”李信負手在龍案前來回踱步,眼神陰翳。

“連欽侯手中的十萬兵馬是能與北戎人搏殺的,悍勇異常,非是前朝太子集結起的那幫烏合之眾可比的,臣以為,陛下還是不可松懈對連欽侯的防範。”一名老臣道。

李信眼底布著血絲,陰冷目光掃過去時,愈發叫人發怵:“前朝余孽那邊先取青州,後奪徐州,現在連孟郡也收入囊中了,就這麽放任不管?”

“前朝太子取這三城,靠的都是些下三濫的伎倆,真正同朝廷大軍對上,不一定能取勝。此番屢有勝跡,無非是前朝太子一直傳聞有其先祖武嘉帝的命格,前不久武嘉帝誕辰剛過,他們前往雲崗寺祭拜,借此漲了一波士氣罷了。”

“咱們若能亂其軍心,朝廷大軍與之對陣時,無異於打一盤散沙。”老臣眼中精光閃現。

李信駐足問他:“如何亂其軍心?”

老臣道:“他前楚有個開國皇帝乃武神轉世的傳言收攬民心,咱們放出個禍國妖姬乃亡國之相的言論出去,陛下您說天下百姓信哪個呢?”

李信沉吟片刻:“你是說在秦家女身上做文章?”

老臣笑道:“陛下忘了,當初若不是放出他沈彥之是為奪妻之恨而反的風聲,秦國公在朝堂上能受排擠?太子無道會傳得人盡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