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亡國第八十六天(第3/4頁)

青州城防堅固,又有宋鶴卿、岑道溪等一眾智囊在,守城出不了什麽問題,楚承稷那邊正好缺個打下手的,便允了林堯一起去。

只是出發前,楚承稷特地讓林堯把隨行的將士都換成從祁雲寨跟過來的草莽,並未帶收編的官兵。

隨行的其余小將也是這些日子提拔起來的,無一人是原本就效命於朝廷的。

林堯出發的時候就發現了,不過不知楚承稷用意,也沒作聲。

等到了扈州,發現楚承稷沒帶著他們去扈州府衙,而是往荒郊野外去了,途經村落還找農人借了農具,林堯愈發覺著不對勁兒。

已是夜幕時分,他們途經的這一帶是皇陵所在地,周圍荒無人煙,汴京易主後,原本駐軍於此看守皇陵的官兵也都撤走了。

長了雜草的官道兩側,密林裏時不時傳出幾聲鴉啼,在萬籟俱寂的黑夜裏還是有幾分瘆人。

好在行軍隊伍每隔五步就有官兵舉著火把,但林堯馭馬在路邊押隊時,瞧著將士們人手一把鋤頭、鏟子,還是怎麽看怎麽怪異。

他駕馬追上楚承稷時,斟酌問了句:“殿下,咱們是要去扈州荒郊開墾耕地嗎?”

上一次全軍帶著鋤頭、鏟子出動,還是秦箏下令三軍不操練時,也得去種地。

現在他們拿著鋤頭、鏟子行軍,但扈州荒地本就多,又是這大晚上的去荒郊野嶺,神神秘秘成這般,說是去種地,林堯有點不確定。

楚承稷瞥林堯一眼,只說:“前邊就到了。”

林堯借著火光眯起眼往前方黑峻峻的山林裏看,果真看到遠處亮著一盞燈籠,再走進些,才發現是看守皇陵的官兵以前修的屋舍。

一名頭發花白的守陵官吏見大軍前來,忙帶著幾個小吏打著燈籠出來相迎。

楚承稷一行人並未帶旌旗,但扈州易主的消息早就傳遍了,守陵官吏知道前來的是大楚軍隊,瞧見為首那人發束紫金冠,心知是太子無疑了,激動得語無倫次,忙在楚承稷戰馬前跪地相迎:“老臣參見太子殿下!”

楚承稷微微頷首:“免禮。”

林堯跟著楚承稷下馬,他看了一眼自己手上的大鋤頭,心說太子殿下深夜帶他們來此,難不成是要修葺皇陵?

守陵的官吏也是這般認為的,殷切道:“殿下連夜趕路至此,小人這就為殿下備屋舍暫歇片刻。”

怎料楚承稷說了句“不必”後,直接問:“皇陵入口在何處?”

守陵的官吏看著楚承稷身後那些人手一把鋤頭、鏟子的將士,心底突然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在……在扈州龍脈邊上。”

扈州有一座山脈名曰龍骨山,大楚開國皇帝武嘉帝葬於此地,後來方士們都說龍骨山脈的走勢,便是大楚龍脈,武嘉帝皇陵,就是龍脈的龍頭。

楚氏皇族的歷代帝王,死後的皇陵便都依著龍脈走向而建。

只有幾個出了名的昏君,不願把皇陵建在龍尾,膽大包天竟要挨著武嘉帝的皇陵修建陵墓,說是要以首銜尾,讓這龍脈裏的龍氣形成一個閉環,大楚才能昌盛千古。

上千名將士扛著鋤頭、鏟子抵達皇陵入口時,楚承稷輕飄飄下達了命令:“挖。”

林堯拄著鋤頭,嚴重懷疑是自己耳背聽錯了。

守陵的官員則雙膝一軟,直接跪倒在地,死死攥著楚承稷的袍角,悲慟到仿佛是天塌了一般:“殿下!不能挖啊!大楚的國運全在這裏了,一鏟子下去,壞了風水,大楚必然多災多難啊!”

楚承稷鎖著眉心,他猜到了以宋鶴卿為首的老臣絕對會阻止自己挖皇陵,所以此行才一個原本在朝為官的人都沒帶,怎料還是算漏了這守陵的官吏。

他道:“憫帝昏聵,為政期間大興土木建造行宮,貪圖享樂,繼位便開始修建皇陵,以至掏空國庫,死後更是要求上千宮人與之陪葬,此等無德之君,他的陵墓,有何挖不得?現下大楚正是多難之時,以昔日大楚之資,救今朝萬民於水火,便是先祖在天有靈,也不會怪罪。”

誰敢怪他?

守陵的官員還是哭:“常言道人死債了,憫帝雖昏庸,可好歹也是殿下曾祖,怎可亂了倫常綱理?掘陵墓……這,這……這傳出去,殿下得被天下人非議啊!更何況憫帝的陵墓緊挨武帝陛下的皇陵,切莫擾了武帝陛下安寧!挖不得!萬萬挖不得!”

楚承稷:“……擾不到。”

一聽說這皇陵挨著武嘉帝的陵墓,林堯心中也多了幾分敬畏,斟酌開口:“殿下,三軍將士都崇敬武帝陛下,先前您前往雲崗寺祭拜才漲了將士們的士氣,若是此時挖陵,只怕難擋流言……”

正在此時,一名斥候匆匆回來報信:“報——十五裏地外發現朝廷大軍行軍蹤跡!”

林堯瞬間變了臉色,有一瞬間甚至懷疑楚承稷是不是早料到了朝廷大軍回突襲扈州,所以才故意前來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