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亡國第一百三十一天(第2/3頁)

秦箏問:“齊大人有把握在一個冬季就建好大壩?”

齊光赫連連搖頭,這般浩大的工程,沒個三五年很難竣工,大壩一旦修得不牢固,決堤後又是一場大災。

他猶豫道:“只是明年春洪泛濫,魚嘴堰水庫只能蓄一半的水,恐怕還是有不少沿江百姓遭難。”

宋鶴卿站出來道:“娘娘已下令遷移株洲沿江百姓,官兵為百姓重建房屋時,會避開沿江低窪地帶。”

株洲百姓在此次大水和瘟疫中死傷無數,本能地懼怕這樣的天災,對於官府的遷徙調令,也是言聽計從。

秦箏又在青州以南的元江流域指了指:“齊大人方才議政時說元江下遊河道寬闊,泥沙淤積,一到枯水季險灘裸露,本宮想在此段流域也擇地修建大壩,建沖沙閘和船閘,前者是以水力帶走河床泥沙,後者是聯通整個元江的航運。”

她說到此處頓了頓,指尖落回魚嘴堰水域:“這未建大壩的另一半水域,本宮也是想留著將來建船閘。”

所謂船閘,是人工修建一條水上航道,航道兩端封閉,可進水,也可排水,利用這條航道,航行的船能克服修建水庫帶來的水位差,在整條江域航行。

在秦箏原來生活的時空,秦朝時便有了關於建造船閘的記載,只不過越是大型船閘,越難修建,對技術層面的要求也就越高。

齊光赫感覺自己腦袋裏仿佛打翻了一罐漿糊,整個人都有些迷糊了。

建大壩?修船閘?聯通整個元江的航運?

他把舌頭捋了好幾遍才捋順,也不怕對秦箏不敬了,或者說被震驚得已經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麽:“太……太子娘娘,這太異想天開了些。”

宋鶴卿也在一旁愣住了,秦箏之前只給他說過改魚嘴堰的攔水壩為分水壩的打算,畢竟得趕在明年春洪前做好防洪措施,這是當下最快捷有效的方式。

株洲重建的大壩可蓄一半洪水,另一半湧入下遊的大渡堰後,元江主幹道可泄洪,大溪溝挖的那條聯通赤水河的泄洪渠也可分擔洪水,不會再對下遊造成災害。

但現在秦箏說什麽?

在下遊繼續建大壩,還要修船閘?

宋鶴卿一向是擁護秦箏的,此刻不免也低咳了兩聲:“娘娘,天下未定,戰事也還沒結束,再修大壩和大型船閘,只怕銀庫吃緊……”

但凡大型的修壩築堤,都是舉國力來支撐的工程。

魚嘴堰大壩若不是威脅整個元江上遊百姓的安危,大臣們也不會全都贊成秦箏重修大壩的提議。

秦箏道:“本宮知曉,水庫、大壩、船閘,皆非一日之功可建成,快則三五年,慢則十年、二十年、甚至上百年,聽起來雖遙遠,可一旦竣工,那就是能惠及後世千百年的工程。本宮如今提出的,也不過是個設想,姑且試試看吧,前人邁出了個腳印,後來人才敢走得更遠。”

她含笑看向二人:“兩位大人說是嗎?”

冬陽從半開的窗欞外灑進來,照在秦箏身上,她未綰雲髻、也未著華服,一襲雪青色裙襖勾勒出的身形甚至有幾分單薄,這一刻卻讓兩個年歲加起來過了百的老臣都不敢直視她。

一種油然而生的敬畏,無關容顏、年紀乃至身份,只是因為那席話。

宋鶴卿嘴唇翕動著,眼眶微紅,作揖道:“太子妃娘娘所言甚是。”

齊光赫則是心潮澎湃,沒有一個工部的官員不渴望留下可以載入史冊、讓後世歌功頌德的工程。

他當即向秦箏表忠:“下官隨時聽候太子妃娘娘差遣。”

秦箏淺笑著頷首:“建魚嘴堰分水壩一事,的確得勞煩齊大人了。”

工程大方向把控住了,還得有懂行的人時刻盯著,秦箏如今諸事纏身,後面不可能天天在施工現場盯著,宋鶴卿一把老骨頭,秦箏怕他又折騰病了,也不放心宋鶴卿去,思來想去,齊光赫委實是不二人選。

這人雖仗著祖上是治水名家,頗有些自大,但確實也有些真才實學。

正好又年輕力壯的,不扔去工地可惜了。

齊光赫深覺這是得了秦箏重用,一撩官袍下跪感激涕零表忠:“太子妃娘娘提攜之恩,下官沒齒難忘!”

秦箏:“……齊大人快快請起。”

這人怎麽有點被賣了還感激涕零幫忙數錢的潛質在裏邊?

找到了後續監工魚嘴堰大壩工程的人選,秦箏心中一塊大石頭算是落地了。

兩日後一行人親去魚嘴堰毀壞的大壩處實地勘察後,尋了個宜動土的黃道吉日,載了碎石的大船便開始往魚嘴堰江中心填石分流了。

不久後,派去陳營交涉的官員也帶了話回來。

“陳國賊子說……說他們攝政王,要親自同太子妃娘娘談,三日後,邀太子妃娘娘在泗水城外的十裏亭一敘,屆時他自會將遊醫所著的記錄醫治疫病的手劄交與太子妃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