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亡國第一百三十四天(第2/2頁)

百姓們聽說有一支娘子軍扶靈而歸,都擠在街頭小巷去看,人山人海,卻沒有喧嘩聲,每個人都是沉默著,悲憫著。

那支跋山涉水從北庭一路走回來的娘子軍,個個頭發像枯草一樣,臉被凍得皸裂,衣裳縫補了好幾回,破了洞的鞋子裏,露出生了凍瘡的腳指頭。

人群裏,有婦人看到娘子軍這般模樣,止不住地用袖子去揩眼角的淚。

一名佝僂著背,拄著算命帆的“瞎眼”老嫗,看到這支隊伍,也駐足沉思了良久。

汴京一帶積雪未化,就地紮營冷的厲害,喜鵲等人找了個破廟,決定勉強湊合一晚。

娘子軍們撿了柴禾回來,用一路背著的大鍋煮化積雪做飯時,那個拄著算命帆的瞎眼老嫗也出現在了破廟。

有娘子軍呵斥道:“這裏沒人算命,去別處吧!”

喜鵲在靈柩前上了三炷香,聽到外面的聲響,出破廟一看,見是個瞎眼駝背的老嫗,道:“興許是找地方躲避風雪的。”

她沖老嫗喊話:“老婆婆,我們行軍途徑此地,借住這破廟,這地方若是您的,勞煩叨擾一晚。您若只是想找地方暫避風雪,不介意我們在廟裏停了棺木,也可在此住下。”

老嫗說:“我想找地方避避風雪。”

喜鵲便道:“阿香,你扶老人家到廟裏來吧。”

方才嗆聲的娘子軍給火塘子裏添了幾根柴火,拍拍手起身去扶那老嫗。

老嫗進了破廟,喜鵲讓她在火塘子旁烤火取暖,又命人盛了一碗粥端給她:“老婆婆,我們在行軍,沒什麽像樣的吃食,您將就著吃點吧。”

老嫗端著缺口的粗瓷碗,並沒有喝粥,反而是看著喜鵲道:“姑娘,我有一事相求。”

喜鵲聽她突然不嗓子裏卡痰一樣的嗓音,愣了愣:“你不是個老婆婆?”

老嫗取下纏在頭頂的破布巾,赫然是那遊醫。

她道:“此事說來話長,還請姑娘幫我。”

……

泗水城是回江淮的最後一城。

秦箏已經得了消息,那支娘子軍今日便會過泗水城。

她帶著兩萬兵馬早早地等在了泗水城十裏地外。

大軍不可靠近泗水城,斥侯卻是能實時前往探測消息的。

風大雪大,將士們鎧甲上落了一層薄雪時,斥侯匆匆帶回消息,卻不是娘子軍的:“稟太子妃娘娘,陳國攝政王帶了三千騎前來!”

守在秦箏馬車旁的林堯和董成臉色皆是一變。

沈彥之的三千騎抵達十裏亭時,黑壓壓兩萬大軍嚴陣以待。

他卻壓根瞧不見那足以碾碎他這三千人馬的鐵蹄一般,柔和又帶著點說不出的鈍痛的目光,直接落到了秦箏的馬車上。

他笑:“風雪正大,太子妃娘娘可否賞臉到旁邊十裏亭一敘?”

林堯附耳靠近馬車,片刻後回話:“我們太子妃娘娘說,陳營借道之恩,他日大楚會還。除此之外,大楚和爾陳營再無旁事可敘。”

寒風刀子一樣往人臉上刮,吹得沈彥之眼角都有些泛紅。

他說:“瘟疫的治療之法,太子妃娘娘也不關心嗎?”

不等那邊回話,他又道:“我只問太子妃娘娘幾個問題,問完了,那名遊醫治療瘟疫的手劄,沈某雙手奉上。”

林堯不敢替秦箏做決定,看向馬車內等她決斷。

秦箏心知該來的,不做個了斷終究是躲不掉的。

她沉默幾息後道:“勞林將軍點些人馬,隨我一道前去。董將軍在此待命。”

林堯很快點了兩百精騎,護送秦箏去了十裏亭。

沈彥之似乎為了讓她們放心,只帶了十幾個護衛過去。

官道旁破舊的亭子,四面都已叫沈彥之的人裝上了擋風的竹簾,裏面鋪了胡席,矮幾上放置了泥爐和茶具,矮幾兩邊各置一蒲團。

林堯小聲同秦箏說:“娘娘,裏面的東西您都不要沾口,那姓沈的若要點香,也別讓他點。”

林堯山賊出身,在這些事上一貫比旁人多幾個心眼。

秦箏低聲答復:“我省得。”

秦箏帶去的兩百余將士和沈彥之的十幾個護衛都守在亭外。

跟著秦箏進去的只有林堯,同樣沈彥之也只帶了陳欽一人。

她們二人在蒲團上落座,林堯和陳欽都劍拔弩張站在她們身後。

沈彥之欲讓人放下事先綁起供進出的那面竹簾,被秦箏拒絕了:“看看風雪透透氣挺好的。”

沈彥之開始煮茶,笑容裏透著幾分清苦:“阿箏不必這般戒備我,我只是怕你著涼。”

秦箏眉頭一蹙,冷淡道:“攝政王的稱呼不妥,還是當喚我一聲太子妃才是。”

她平靜得出奇,也淡漠得出奇:“攝政王想問什麽,也可以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