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亡國第一百三十九天(第2/3頁)

連欽侯收到消息,在楚承稷大軍抵達北庭時,親去城門外相迎。

連欽侯的爵位是他當年在戰場上一刀一劍拼殺出來的,放眼整個大楚,論領兵打仗,他自稱第二人,便沒人再敢稱第一人。

在識人這塊,連欽侯自認也有些眼力。

前楚在江淮一帶迅速起勢,連欽侯在楚承稷還未找上他時,便先留意到了這股前楚勢力。

那時楚承稷只占據了青州一城,不管是李信還是淮陽王,似乎都能輕易掐滅這股火苗,可誰也沒想到,李信的人馬在楚承稷手中屢屢受挫,愣是讓前楚這股勢力在夾縫中長成了參天巨木。

楚承稷打下的那些漂亮戰,早在民間傳得沸沸揚揚,連欽侯也有所耳聞。

昔日那聲名狼藉的太子,突然就文武雙全,悍勇如楚氏先祖武嘉帝,連欽侯心中也是生疑過的。

北庭有難,林家兄妹先後前來相援,見過林堯那一身武藝後,連欽侯還當楚承稷能這麽快穩定南方占據,只怕多得益於這位林姓將軍。

自古賢君底下出悍將,就是怕有朝一日功高震主,引得君心叵測。

連欽侯賞識林堯,暗裏提點過他幾句,但林堯不知是太過真性情沒聽懂,還是聽懂了也壓根沒把他的話當回事,連欽侯怕他誤以為自己是離間他和大楚,遂也不再多言。

此番親迎楚承稷,連欽侯遠遠就看到了馬背上身著麒麟玄甲的高大男子,暗嘆前楚太子軍中果然是人才輩出,林堯已是人中龍鳳,這位領兵的小將,更是威儀不凡。

這群後生,實在是可畏。

待大軍走近,他視線在楚軍部隊中睃巡了一趟後,沒發現隨行的馬車,這才又將目光遲疑落回了那玄甲金冠的男子身上。

麒麟甲,紫金冠……這領兵的小將莫不就是楚太子?

連欽侯鎮守北庭,十余年未曾回過汴京,還真不知太子是何模樣。

他這邊驚疑未定,一同出城來迎大軍的林堯已經催馬上前:“末將恭迎太子殿下!”

這一聲無疑是坐實了楚承稷的身份,連欽侯驚訝過後,只嘆難怪林堯壓根不把他先前提點的話放心上,這位楚太子,豈止文治天下,分明武亦可定乾坤。

莫非……當年欽天監的批言成真了?

連欽侯心中百感交集之余,倒也生出幾分欣慰。

大楚若得這樣一位雄主,天下百姓必能少受些苦了。

他上前幾步見禮道:“微臣參見太子殿下。”

楚承稷翻身下馬,親自扶起連欽侯,“侯爺有傷在身,無須多禮。”

連欽侯卻沒肯起身:“北庭幾番有難,都是殿下出兵相援,此等大恩,北庭上下沒齒難忘……”

楚承稷打斷他的話:“侯爺此言差矣,北庭乃我大楚門庭,大楚分崩離析之時,亦只有侯爺獨守羌柳關抵禦外敵,是孤和大楚欠了侯爺一個恩情才對。”

連欽侯言謝,也是因為知曉,不管哪一次出兵相援,江淮那邊也都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但楚承稷這話,沒有把他死守北庭當成臣子敬忠的本分,反而說他自己和大楚欠了北庭恩情。

連欽侯守關十余載,唯在今日險些因君主的一句話老淚縱橫:“殿下還了這天下一個河清海晏,微臣這關,就沒白守。”

楚承稷拍拍連欽侯肩頭,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大軍進城後,接風宴都還沒來得及擺,楚承稷就讓連欽侯安排人將北庭與北戎人幾番交手的戰況在沙盤上重演,他則帶著麾下虎將們觀戰,研究北戎人的戰術打法。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

林昭叫北戎大王子砍下馬的那一刀,傷口從左肩劈斬至前胸,肋骨都斷了好幾根,臟器也被震傷了,臥床休養了半月才能下地。

林昭受傷以來,只哭過兩次,一次是重傷昏迷後醒來得知王大娘為了護著自己,生生叫北戎大王子將整個後背砍裂而死。

另一次是林堯來羌柳關後,見到兄長,林昭趴在他肩頭大哭了一場。

得知王彪跟著楚承稷來羌柳關後,林昭本想跟著林堯一同出城去迎楚軍,只是她傷勢未愈,馬都騎不得,林堯讓她老實在城內呆著,說接風宴上能見到王彪的。

王彪於林昭來說也算半個兄長,甚至有時候王彪比林堯還縱著她些。

王大娘為救自己而亡,林昭心中比誰都愧疚,但最難受的,還是王彪這個為人子的。

林昭得知接風宴延遲了,楚承稷帶著將領們在用沙盤重演北戎的這幾場攻城戰,便又找到軍營去了。

中軍帳前守衛森嚴,林昭作為武將,本也能進帳一起觀戰的,只是她中途才來的,若進帳還得讓帳外的護衛通傳,林昭本是為尋王彪才來的,便沒讓守衛通傳,自己抱著胳膊在帳外等裏邊議事結束。

北地的風雪遠勝江淮和汴京,風聲嗚嗚的,鬼哭狼嚎一般,刮在人臉上生疼,雪也不是詩情畫意的細雪,而是撒鹽一般呼啦啦往下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