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小子不出門,能知國際事

“這條路,當初就是由你黎孃她們設計勘測的。”

回去的路上,劉福旺對劉春來說道。

“只是施工時候參與了勘測等,可不是我們設計的!”黎鈺急忙解釋,“這是203省道的一部分,解放後,省裏早就有計劃要修,之前一直沒錢……”

“以前準備打仗,所有錢都投入到這裏面了。”劉春來嘆了口氣,“基礎建設不行,經濟自然發展緩慢,蘇聯的經濟現在就開始出問題了。”

劉春來坐在副駕駛上,緊張地盯著開車的賀黎霜。

這婆娘在收拾完了後,要跟著去。

哪知道她父母根本沒反對。

這就算了。

賀黎霜鬧著要開車。

她爹媽居然也不反對!

劉春來反對,說啥路不好走,人家爹媽說她12歲就學會開車了,解放汽車都能開……

於是乎……

還好,賀妹子開車,比趙玉軍靠譜,至少沒有起步就熄火。

而且也沒有飚速度,體驗越野的樂趣。

“你對蘇聯經濟也有研究?”賀炎鈞來了興趣。

劉春來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

就連劉福旺,也有些受不了。

可不回答不行。

人家帶著禮物去他家,而且還是免費幫他們規劃。

“蘇聯的經濟是畸形的,咱們國家之前也是一樣,所有的一切都為戰爭服務。蘇聯看起來強大,實際上比咱們國內強不了多少,即使人口比咱們國家少了很多,很多人依然吃不飽,他們強大的是軍事工業跟高精尖端項目……但是也因為這些原因,使得現在各種頂端的科技項目研究無法進行下去了……”

劉春來說的這些,換成三十年後,任何一個在網上稍微了解過蘇聯情況的都能說一大堆。

新中國建立之後,完全是一窮二白。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國防建設,開始工業化道路。

基礎不行,配套不行,需要完善的就更多。

加上蘇聯跟美國兩個巨頭一直處於冷戰狀態,搞得世界局勢緊張,隨時都有可能打第三次世界大戰。

國家為了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戰爭,避免再出現當年抗日戰爭時期,就用小米加步槍跟敵人的坦克大炮飛機作戰,幾乎是用舉國之力來發展工業。

一個農業國家要發展這些,加上國際上的封鎖,需要付出的成本遠比外面更高。

“所以,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到現在都是騎虎難下了,就看誰能支撐……”劉春來說道,“不過在我看來,蘇聯最終會先撐不住。”

不用他看。

實際上結果就是這樣。

“理由呢?”賀炎鈞有些震驚。

劉春來像是沒有讀過大學的人?

這份認知,比他的很多同事都更加清晰。

國家的各方面對經濟的影響,幾乎在這裏面都被他分析得頭頭是道。

高中能學到這些?

“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其實並不比蘇聯強,他們的經濟基礎卻遠比蘇聯更好。而且,美國有一個蘇聯最不能比的,跟北約各國之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把原本的經濟強國幾乎變成了他們的附庸,一旦美國經濟出現問題,可以讓那些跟著他們的國家政府買單,把虧空轉嫁到其他國家。”

劉春來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

既然賀炎鈞是搞這方面研究的,而且培養的是國內早期研究經濟的人,劉春來覺得,不如多說點,給他們一些啟發,在研究領域,少走一些彎路。

如果真的受到上級重視,那麽他葫蘆村的發展將會得到更多政策的傾斜。

所謂的上面有人,不過如此。

“至於蘇聯,原本就只是在大毛國內建立的,無論是工業布局還是資源傾斜,都是以大毛為主。其他加盟共和國都是提供資源的附庸,一旦這些國家不願意了……”

“現在蘇聯可是處於巔峰時期,實力比美國還強。”賀炎鈞想不明白。

蘇聯的綜合實力等,看起來可是比美國還要強。

劉春來知道他們不會相信。

到蘇聯解體的那一天,別說國內的人不相信,就連全世界都不相信。

實際上,蘇聯已經注定了沒有翻身的機會。

除非他們能像中國一樣改革成功。

那也沒有可能。

蘇聯的既得利益團體,根本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蘇聯重工業發達,這方面甚至比美國跟整個西方還強。他們的軍事工業占據了經濟主流,而且科研這塊,越到後面,燒錢越多……科技高度發達,輕工業產品卻匱乏無比,甚至連糧食都無法做到完全自給自足……咱們國家之前也是這樣。人民連飯都吃不飽,創造的價值也無法完全保障軍事工業的科研項目……咱們國家的高層領導看到這些情況,所以才有了大量軍事工業項目下馬,一切都為經濟基礎建設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