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解說(第3/4頁)

季班等了片刻,擡手將右側機甲標紅,並貼上乘風的名字。

彈幕的走向頓時變得古怪起來。

季班語氣如常,並沒有因為這個結果而感到太過驚訝。

“我看了乘風好幾場戰況焦灼的比賽,開始沒仔細看,所以沒有注意到,還覺得她很喜歡冒險,不知道恐懼。部分勝利的結果是擦邊走了極限。但是只要走極限就必然要倚靠運氣,我不相信一個人的運氣可以伴隨她一百多場。”

“後來經過進一步的分析,我可以篤定地說,為什麽最後贏的永遠是乘風?因為她的手感、她的經驗,決定了在對戰的過程當中,對手會擁有比她更多的破綻。”

季班吸了口氣,斟酌著措詞,盡量公正地評價道:

“對於大多數的單兵而言,這一點點微小的差距,日常很難顯現,顯現了也很難察覺。但是在真正的戰場上,它會隨著危險貼近而被放大無數倍。這也是普通學生跟遠征軍駕駛員之間最大的區別。殘酷一些說,很多人可能窮極一生都沒有辦法跨越這一段,僅限於零點幾秒之間的細小距離……”

“但是乘風可以。”

這是極高的評價。

基本敲定了乘風技高一籌的實力。甚至隱隱還暗示她擁有遠征軍的素質。

明明她才是大一的新生。

明明遠征軍當中的手操機甲手是少之又少,無不都是行業精銳。

季班說完之後,整個評論區的流速變得滯緩。

眾人仿佛看見了大多數學生與頂峰之間的天塹,而乘風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另外一端。

她已經穿過同行的夥伴,獨自走在比任何人都高遠的地方。而留在她身後的人連她的腳印都看不清楚。

這讓他們又回憶起視頻後續那個“被動人體描邊大師”的荒謬操作,當時就被大批網友們提議參選“本年度最離譜十大操作”的排行榜。原來也是在乘風的計劃之中嗎?!

那手操機甲的潛力確實過於駭人了!

網友們沉浸在乘風彪悍的操作下,感慨她大腦的處理速度為什麽能跟普通人差距如此大,簡直是自帶系統慢放和高速分析功能。

在她形象不斷偉岸、膨脹起來的時候,季班突兀地加了一句:“當然,後面這一波攻擊能描邊躲過,純屬是靠運氣。”

網友們:“……”

剛沖到一半的氣球就這麽被戳癟了。

在這兒搞人心態呢?他們做錯了什麽?難道他們不配學習嗎?

錄頻中的季班對網友的心理波動毫無察覺,就著自己準備好的流程引出下一個問題:“那麽類似的操作,傳感機甲能做到嗎?”

他在模擬軟件中讀取了另外一個數據庫。屏幕中間的機甲切換成了人形的傳感機甲。

“單兵要在短時間裏完成轉向、反擊,根據數據庫中的平均爆發力來看,能達到乘風這個速度標準的,有60%以上的學生。”

網友們心道這概率可比手操機甲高多了。果然傳感不比手操香嗎?

“但實際操作的話,應該還不到一半。為什麽?因為人類需要反應時間,大腦、身體都是。另外,這個動作會對肌肉造成一定的損傷,單兵無法在短時間內多次進行重復,那麽後續的這個操作、這個操作,還有這個轉向,又怎麽能保證獨立完成呢?”

網友們沉默了。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傳感機甲的單兵對四肢的把控無法做到彼此分離。就好比一個普通人同手同腳走路的時候會覺得不自在,要求兩只手分別畫圓或畫圈的時候無法快速或精準地完成……因此絕大多數傳感機甲的切槍速度,是比不上手操機甲的。但乘風可以將機身的每一個構件都分開操作,火力覆蓋到所有能開啟的武器庫,攻擊更加猛烈。”

“因此這一整套的操作,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傳感機甲是做不到的。”

季班清了清嗓子,像是等最後一句話很久了,說得異常流利,就差找一個合適的時機,當著眾人的面多說幾遍。

“他們不行。”

季班決定順從自己的內心,悄悄跟了兩句。

“只有手操機甲可以。很厲害的。”

網友們感受到他飛揚起來的心情了。

出於對季班的尊重,假裝沒有聽見。也有不少網友跟腔附和了兩句,祝福手操機甲目前尚不光明的未來。

季班暗美了一陣,又想起自己解說的職責,在三夭工作人員的提醒下,很快將後半段的資料也全部刷完。

這時解說長度才不到20分鐘。

網友們嚇了一跳,沒想到片子會這麽短暫,趕緊去看進度條,發現還好,沒走到頭。

屏幕中的畫面定格在視頻資料的最後一幀。

背景中響起一道疑似擰開保溫杯的聲音,季班吹開熱氣喝了一口,放到手邊後,給出今天最後一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