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因雙方都有內力,哪怕是拳拳到肉,一方加了攻擊,一方加了防禦,最後還是兩相持平,疼還是疼的,尤其是放松下來之後,皮肉上的疼痛青紫都不可避免,但最後實戰經驗上,的確是有進步。

似乎是上一次被打疼了,連肌肉都記住了一樣,下一次對同一招攻擊,身體的反應就能比腦子還要快一點兒,提前做出閃避來。

“不錯,不錯。”

洪長老拍拍紀墨的肩膀,看著他從比武台上跳下來,剛剛結束的這場比武對洪長老來說沒多少難度,但對比著看,還是能夠看出紀墨的進步來。

紀墨的習武天賦很一般,如果一定要做個排序,應該是中上的位置上,在洪長老這等天生神力的人看來,只覺得“還行”。

習練的速度上,因紀墨不好意思讓人知道自己竟然在建立內循環的順序上出了錯,所以也看不出多少速度,但,肌肉記憶和反應,卻遠超旁人。

很多人,想要記住一次教訓,不說反復擊打,至少也需要自己刻意閃避,在前期用頭腦引導,後期才讓身體記憶,自行避讓。

紀墨卻只是一次,第一次錯了,挨了打,第二次,似乎不用頭腦做出引導,身體自行就讓開了,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第二次,還有些舉一反三的樣子,躲避類似的攻擊,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也可以看做是天賦的一部分。

“還沒看出來,你在這方面很不錯,還是要多練練。”

洪長老這話說得很中肯,任何天賦,若是不去用,不去學,最終也就是個擺設,未必會比普通人更厲害。

傷仲永就是最好的例子。

紀墨點頭,他知道這個道理,但洪長老不說的話,他還真的沒發現自己在閃避方面還有天賦,可能是太怕疼了?

有些事情,一開始的時候是勇者無畏,中間走的時候是咬牙堅持,等到所有完結之後,再回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能夠堅持到最後的,太苦了,太難了。

便如這習武,聽著簡單,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日都不曾懈怠,也不過是如今這種中上水平,若是再有懈怠,身體遺忘記憶,臨陣反應跟不上,縱有一身內力,也不過是給人送菜。

平時師兄弟們訓練就罷了,若是真的遇到什麽事兒,當真是送人頭都嫌太快。

所有的身體記憶都是被打疼之後才記住的,哪怕是紀墨,在這一點上,也很難例外。

如此勤學不輟,在紀墨十三歲的時候,他的身高已經有了顯著提升,武學上,因自身所建立的內循環方方面面都有,所以算是比較全能的一個,大小合圍幾乎都不選他,哪方面都有能力,就是哪方面能力都不出眾,總有更出眾的能夠頂替他。

紀墨只跟著熟悉了合圍套路,知道在什麽時候如何配合,在什麽位置插、入就可以了。

說起來很厲害的合圍,也是有著套路的,不過外人不太了解罷了。

小合圍就是大合圍的縮小版本,三人為陣,三面相夾,圍一人而攻,三方破防,跟大合圍是同樣的道理,也會選擇攻擊力或防禦力或兵器或速度上有額外優勢的人加入才能發揮最大效力。

紀墨這種便適合單獨對敵,幾乎沒有短板讓他總能夠找到自己比敵人優勢的地方發揮出來,對敵進行集中打擊,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同樣避免用自己的短處去與對方的長處碰撞。

這一點也是在實戰之中呈現出來的,算是紀墨的優點,就是這種優點的代價有些大——老留級生了。

在紀墨同批的弟子開始分布各個長老名下當弟子、負責具體的事務的時候,紀墨還在演武堂學習,老師們還會指導他練武,倒像是把他當研究生留住了似的,等到新一批的弟子長成到需要日常比武的時候,紀墨又是那個正正好的陪練,因他哪一方面都不突出,極為平均,也讓他能夠應付大多數弟子的攻擊,從另一個方面給與打擊,讓對方明白自己的短處,做出修改和更正。

一年,兩年,三年……漸漸地,紀墨也如老師一樣,若是不知道的,說不定還以為他就是演武堂的一份子呐。

因他這般深居簡出,給他留了個活扣的馬師兄不得不在十幾年後再度找上門來,詢問他是不是要去任務堂看一看。

紀墨有些意外:“去任務堂?”

他是沒想過自己要去做這些事情的,在他看來,既然護道人是保護為主,那麽武功總是要越高越好,無論如何都不能在增強武力值上有所懈怠,可其他的事情,做任務什麽的,似乎不是很必要吧。

怎麽說呢?呼吸法,日常呼吸是能夠當做日常修煉來進行,不去刻意想也可以做到,這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但專心致志和三心二意的效率還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