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名冠京城女仵作(14)(第2/2頁)

付綿綿一直沉默不語,等到了位於於府後院的主屋後,果真透過那敞開的門,看到了內裏橫七豎八的一大家子。每個人都是面色鐵青、七竅流血,就算不是仵作也能一眼就看出乃是中了劇毒。

汪知縣似乎是有些嫌棄的在廊下停住了腳步,不知從哪裏抽出了一方白手帕,掩住了自己的口鼻。

付綿綿和顧軒踏進了主屋裏,最為矚目的便是那一桌豐盛的晚餐,付綿綿從懷中取出銀針一一探過,隨後挑了挑眉:“每一道菜中都添加了毒藥,看來這於員外求死之心尤為堅定。”

接著她又粗略的檢查了一番屋中眾人的情況:“的確都是中毒身亡,有幾個人明顯是被人移動過,想來小王爺見到這幅場景並不甘心,派人進來探了探虛實。”

最後,她從於員外懷中翻出了一個瑩白的瓷瓶:“我父親留下的藥經中有記載,苗鶴散,服者面青、不到半柱香便會七竅流血而亡,這一家子的死狀倒是符合此種毒藥的症狀。”

說著,她直起身開始四處打量這主屋的情況,窗戶緊閉,那扇門應是被尉遲府的家兵破壞的,來往人數過多,顯然已經看不出什麽可疑的痕跡了。

就在這時,剛剛消失的顧軒去而復返,湊到她的身側輕聲道:“我去問了廚娘,據說這桌子菜的確是於員外親自吩咐的,期間廚房並未有其他人進出,做好之後也是由著主屋伺候多年的兩個丫鬟親自取過來的。”

“如此……看起來倒真是畏罪自殺了?”付綿綿喃喃,下意識的攥緊了那瓷瓶,目光不受控制的落在了被一個姨娘緊緊地摟在懷裏的一個小男孩身上,這男孩看起來並不比尉遲允年長幾歲。

“別人求死是為了護得一家老小周全,這於員外就連死也要帶上全家,還真是……別致。”她話裏有話的說了這麽一句。

顧軒聞言眼皮微跳,擡眼看了看她。

忽然,門外響起了汪知縣那不耐煩的催促聲:“可都驗完了?死因若是沒有異議,便讓人將他們都擡到義莊去,我也好前往尉遲府給小王爺復命!”

“是。”付綿綿揚聲應道,死因自然沒有什麽值得懷疑的地方,現場又很幹凈,在經過尉遲府家兵及衙役的踐踏後,愈發找不出什麽有用的證據來了。

只能選擇將滿屋子的死者運送回了義莊,其他事情延後再議。

第二日,於府滅門一事震驚了整個青河縣城。

縣衙對外給出的理由是山賊給於府投了毒,但這也僅僅只能欺騙一些不知情的老百姓罷了,於府那日真正發生的種種沒過幾天就在城中的街頭巷尾傳的沸沸揚揚,汪知縣就算再怎麽努力也堵不住那悠悠之口。

而尉遲府的人則是在於府滅門之後的轉天就大張旗鼓的離開了青河縣城,據說歸京去了。

又過了段時日,付綿綿也如約收到了三千兩的銀票,不過兩月的功夫,她就完成了一名由一名鄉村婦人到腰纏萬貫的轉變。彼時她正坐在大雜院的院子裏美滋滋的數著銀票,耳邊聽到的是趙嬸子那一聲接著一聲的長嘆。

於員外死了,這大雜院一年到頭的大半費用瞬間沒了著落,光是靠著城中零散商戶的偶爾接濟,根本維持不了這十幾個孩子的生計。也是通過這幾天和趙嬸子的閑聊中她才得知,原來這裏面的孩子長大了大多會被於府帶走,一些成了於府的下人,一些則不知去向。

不過據於府的管家說,那些孩子是被送去了其他富人家裏做工,自是受不了苦的。

聽到這些,付綿綿不著痕跡的撇了撇嘴,如今撕下了於員外那張偽善的面皮,她還真不覺得以往從大雜院出去的孩童會受到什麽優待。至於顧軒為何會破天荒的進入縣衙,趙嬸子也有解釋,說是顧軒自有貴人接濟,之前的吃穿用度未曾受過於員外半點恩德。

無怪乎男人看到於員外橫死連眼皮都沒跳過半下,感情是真沒有任何的糾葛在其中。

付綿綿趁著趙嬸子回身去準備孩子們午飯的功夫,抽出了五張百兩銀票塞在了對方常用的櫃子裏,這些錢財足夠支撐大雜院安然過上十余年。這樣想來於員外真的是打的一手好算盤,精明的厲害,每年只需要一點點銀子就可以得到許多滿懷感恩之心的孩童,又能博得善名,當真是一箭雙雕的好計謀。

就在她坐回院子的石桌旁發呆的功夫,大門處傳來了一陣腳步聲。擡眼望去,正是顧軒。

只見男人快步走到了她的身前,從懷中摸出了一封信遞了過來。

看她神情透著不解,顧軒好聲好氣的解釋道:“京中來信。”

“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