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四章 清穿文世界4(第3/7頁)

他們從中撈了至少四分之三的錢,這也就算了,服役的百姓他們不給吃不給喝,還動輒打罵,只三個月,河道上就死了上百人。

這如何不讓百姓們怨聲載道,畏官府如虎?

他過去的時候是打著巡視河道的目的,結果百姓們以為他是來找人重修河道的,一個個嚇得連夜逃跑。

可河道能不修嗎?他只是輕輕砸了一下,就出現了裂縫,這樣的破爛工程,汛期來了,那是妥妥被沖垮的命。

所以四貝勒當機立斷,把洪大人和他相關的一幹黨羽全部下獄,然後那幾個參與的富商之家,全部抄家。

至於河道,必須在汛期之前修好。

可是因為之前官府的作為,讓百姓們都害怕,嚇得躲到深山裏不敢出來,或者去親戚家避難。

這樣的情況下,四貝勒不好強硬征調,要知道這裏的氣氛之緊張,差一點就要官逼民反了。

最後四貝勒做主,把抄出來的財務,全部用來修建新的河道,也不用按服役的名義了,直接出錢雇人。

剛開始百姓還不敢相信,四貝勒就下令,工錢一天一結,絕不拖到第二天。百姓們聽到衙役們來宣傳,做主的是皇子,有那實在吃不起飯的,抱著試試的心態來了。

果然當天就拿到了工錢,還比預期的多了一點,另外幹一天活,還包兩餐,中午和晚上都能分到一個大饅頭,這條件就算可以了。

之後願意來的百姓越來越多,四貝勒見步入了正軌,就把事情交給了當地剩下的官員,自己寫了折子呈到禦前,之後就回京了。

在這件事上,四貝勒有幾件事不合規矩,其一沒有上報,經過皇帝的允許,就私自抓捕官員。其二抄家抄來的財務,沒有經過戶部,就直接被他挪用,拿去修建河道了。其三,把服役直接改成了雇人付薪水。

這表面上看著沒什麽,卻是打破了官場的規矩。

為什麽古代服役那麽苦,人人聞之色變,還不是服役有硬性的規定,是百姓不得不幹的事,而且是苦活累活,像修水道修路建廟。

服役也就算了,還吃不好睡不好,每年死在上面的百姓不計其數,就算沒死,幾個月勞役下來,人也得脫層皮。

這麽苦這麽累,百姓當然不願意幹。

可這是不願意就能不幹的嗎?要是百姓不幹,路誰去修,河道誰去清理?

路不通會影響中央對地方的掌控,這是動搖皇權,動搖國本的事。

河道不修理,往往面臨的就是洪澇,黃河沿岸那麽多百姓,澇一次就是傷筋動骨,幾十萬百姓顆粒無收,流離失所。

這是不得不幹的活,官府必須強制百姓去幹,百姓不僅得幹,還不能有怨言。

可現在四貝勒這麽做,就是打破這一規則。

人家都能拿錢給百姓幹,為什麽你不行,還非打即罵的。

是不是因為錢都被你們這些貪官貪汙了,所以你們逼著我們死命幹,補上你們貪汙的漏洞?

百姓會不會這麽想?

會,而且是一定會這麽想!

在百姓眼裏,天下無官不貪,官即是他們頭上的枷鎖,也是剝削他們的人。

一旦這個想法形成了,那所有的勞役都變成了剝削。

這樣一來,就存下了怨氣了,是真的會反的。

所以四貝勒這事做的非常不地道,不講究。但你能說他做錯了嗎?

修建河道刻不容緩,這是最好的辦法,也是最快的辦法。

至於那些後遺症,他已經提前做了預防,讓當地官府每天都要宣傳一遍康熙的恩典。

大致意思是這樣的:

‘百姓們,皇上知道你們已經服過徭役了,知道你們辛苦了,可因為貪官不做人,害得你們白白辛苦。現在貪官們已經被皇上懲治了,可河道不得不修,不然汛期來了,大家的莊稼,房子都全沒了。可皇上也不忍你們再來一次徭役,所以把貪官和奸商家抄出來的錢財都用在了修建新的河道上。而這一次,你們不僅能吃的飽,還有工錢拿,感謝皇上的恩德。’

百姓們不懂大道理,但一些生存的智慧還是有的。

知道河道必須要修,如果不修,他們一年辛辛苦苦種下的糧食,可能因為一次發大水,就全毀了。

現在修還有工錢拿,心氣一下子就平了,賣力幹活不說,也在官府的帶動下,感謝皇上。

至於第二年徭役恢復正常,那不是去年是特殊情況嘛,是皇上額外開恩,沒什麽好說的。

四貝勒把康熙處處擺在前面,避免了邀功之嫌,又順利的解決了這個隱患,算是完美解決了這件事。

至於那些不合規矩的做法,康熙也只是輕輕敲打了一下,讓他避避風頭,回府裏待著就算了。

這事不算大,唯一有點麻煩的是,那個洪大人是索額圖門人,算得上太子一黨,四貝勒這樣做,有打太子臉面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