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見面砍一半(第2/3頁)

“風險和未來。”戴維道。

“沙遜先生,其實這是一項怎樣的投資,我相信你我都心知肚明,這筆交易並非正常交易,而是一場風險極高的賭博,一旦失敗所有投資全部消失。”

“對於風險性高的投資,每一位銀行家都會謹慎再謹慎,只有當回報可能遠遠大於投資,才會有人願意進行風險極高的投資,我想這也是匯豐銀行出售股份的最真實原因吧。”

戴維也沒有再繞彎子,直接點出重點。

這次談判到此結束,雙方都不滿意對方的報價,不過也並沒有一口拒絕,算是暫時停止。

談生意就是博弈。

就看雙方如何落子。

……

另一邊。

哈迪召見了環球時報駐倫敦報社負責人。

對他進行了一番詳細的交代,並讓報社派人前往香港,親自把哈迪交代的事情傳遞過去。

雙方一起行動。

與此同時,哈迪又給米國環球總部發電,讓他們配合香港和英國的行動。

隨後又召喚亨利帶情報人員來英國,讓環球時報倫敦報社配合,深入調查關於匯豐銀行的一切信息。

幾天後。

經過多方合作。

匯豐銀行的詳細信息擺在哈迪和戴維洛克菲勒面前。

匯豐銀行創建於1865年,股東包括大英輪船公司、沙遜洋行、寶順洋行、瓊記洋行、太平洋行、順章洋行、禪臣等十家洋行。

經過百多年發展,其間也有變動,現在股東更為分散變成了十八家,其中沙遜洋行占股11.3%,大英輪船公司占股7.5%,怡和、太古、和記這些香港大洋行也在其中。

還有一些英國、印度的商人夾雜其中。

匯豐現任總裁A.H.桑德斯,也是一代傳奇金融家,哈迪知道直到70年代他才卸任,帶領匯豐走出困局並發展起來,成為香港乃至東南亞最大的銀行。

他的繼任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沈弼。

後世正是因為沈弼的幫忙,李公攤才會崛起。

匯豐總部位於香港,是一棟類似白宮的建築,分行總計46家,華國上海、北平、青島、天津、汕頭等共計16家,此外在還在菲律賓、新加坡、斯裏蘭卡、印度等地建有分行。

可在二戰時,匯豐遭受了嚴重打擊,包括匯豐香港總部,東南亞國家分行,全部被日本人沒收,財產充公,銀行關門,這讓匯豐損失慘重。

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匯豐拿回各處銀行,各家族又投入資金讓各處恢復營業,可短短幾年時間,遠沒有達到戰前的規模。

而且經歷了那場慘烈的戰爭後,東亞各國民眾貧苦,那裏有錢存在銀行,銀行業務開展非常困難。

匯豐最大的業務地華國,現在還在戰爭中,幾大戰役現在已經打完,某光頭輸的很慘,匯豐關閉了大部分國內分行,至於其他銀行能不能保住也很危險。

沙遜和戴維洛克菲勒說,去年香港匯豐儲蓄額激增,盈利達千萬美元,真實原因是其他銀行撤回資金到香港,同時全年盈利核算全部歸了香港這邊,至於虧損的部分,全部劃到分行損失裏,所以才做出如此漂亮的數據。

其實這就是作弊,估計是為了賣個好價錢。

戴維看著情報,心裏感嘆哈迪的能力,竟然可以在這麽短時間內,弄到如此詳盡的資料。

雖然出動洛克菲勒家族力量,也能得到這些資料,可速度絕對沒有這麽快。

速度就是優勢。

掌握信息就能掌握主動權。

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哈迪成功不是沒原因的。

“從這些資料上看,我給出1.5億的價格可能都有些高了,雖然匯豐現在值這個價,可風險系數太高,萬一香港淪陷,匯豐失去主要市場,那價值會大打折扣。”

戴維說完看向哈迪:

“哈迪,風險這麽高,你為什麽還選擇投資?”

“你是覺得北方不能取得勝利,還是香港不會被攻陷?”

戴維很好奇哈迪怎麽想的。

哈迪搖搖頭。

“北方一定會勝利,這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前期光頭那麽大的優勢都無法取勝,現在雙方看似勢均力敵,其實一方氣勢如虹,另一方軍心渙散,已經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

“那香港能保住嗎?”

哈迪笑了笑,

“這就是要賭的地方了,有可能直接攻占香港,也有可能新政府有鑒於國際形勢,選擇暫時不收回香港,可能性一半一半。”

“匯豐的股東們不敢賭,那些在香港投資的洋行很害怕,人棄我取,人取我予,賭贏了,或許就有百倍利潤。”

“就像你投資約翰遜總統一樣?”戴維看著哈迪道。

“呵呵呵呵,差不多是這個道理。”哈迪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