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3頁)

這麽大半天,李青文自己也寬慰自己,遇到這種危險時候,自然得顧命,他悶悶的應了兩聲。

江淙揉了揉他的頭,把一個鐵箭頭從皮袋子拿出來,道:“仔兒給我的這個,這次派上了大用場。”

這個鐵箭頭比較特別,比巴掌短些,前面是箭矢的箭頭模樣,後頭卻是一個削尖的,這個是江淙從前慣用的,他會把普通箭矢的箭頭用刀撬下來,插上這個用。

屋子裏有些昏暗,李青文聞到箭頭有股淡淡的血腥氣,摩挲了一下,又裝回了袋子,“哥,你以後出門就帶著這個。”

江淙點頭應著。

倆人擠在墻角,旁邊的人說的熱火朝天,因為蔣立平說了,林將軍會將他們這次的功績上報給朝廷,他會向朝廷求情赦免,當然,結果如何現在未可知。

除此之外,邊城營地往南會再設幾個驛站,他們這些人願意去做驛夫,以後可以免了流犯的各種雜役,巡防巡查也不用再去。

邊城這邊鮮少有人走動,驛站就是清閑差事,可比現在種地、割草啥的要好多了。

大家都很高興,就算不能脫罪,他們得了林將軍和周大人的關照,以後的日子定然不會差,還有的人甚至都開始想去驛站每日都做什麽了。

像馬永江這樣不願意出去的,聽到這個消息簡直是高興的恨不得跳起來。

李青文倒是不向往住啥驛站,小聲嘀咕,“這裏有啥不好……”

他覺得自己這裏好的不得了,屋子暖和,離河近,抓魚提水都便利,去田地幹活也走不了多少遠。

江淙聽到了,摸著他的腦袋,道:“我們就住在這裏。”

李青文一下就高興了,抱著江淙的腰咧嘴笑了笑。

慢慢的,屋子裏說話的聲音小了,呼嚕聲越來越響,外面的風也愈發大。

江淙被李青文蓋緊被子,然後去到外屋,蔣立平很快也跟了出來,他小聲道:“你心裏可有不痛快?”

江淙搖頭,“現在就挺好,周大人說現在京城烏煙瘴氣,即便把所有功勞記在我身上,也未必能如何,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林將軍承情,願意為我們赦免奔走,以後的日子也會好過,其余事情再做謀劃就是。”

看江淙如此坦然,蔣立平忍不住嘆了口氣。

林將軍給朝廷上報他們的功勞是救回被俘虜的官兵,實際上,普句的皇子也是江淙生擒的,也正是因為這般,兩邊才沒有打起來。

只是這份功績會記在林潭的頭上,當然,林潭也許諾了他們各種好處。

風從門縫鉆進來,倆人在外屋沒多呆,說兩句便回去。

江淙本來想暖一會兒再躺下,李青文睡著了,覺得身邊有點空,伸出手抓了半天,終於抓到了回來的江淙。

怕吵醒他,江淙沒有反抗,被生生拉進了被窩裏。

天還沒亮,有人在窗戶紙上摸到了一手霜,哆嗦著趕緊加一件衣服。

原本他們回來應該好好歇一歇,但秋風不等人,幾天就把高粱的葉子吹幹,同時也吹黃了大豆的豆莢。

江淙他們放下弓箭拿上鐮刀,趕緊下地收割。

原本他們是前面人割高粱穗子,後面人割高粱秸稈,剛這樣收半天,小雪就下來了。

這場雪雖然不大,卻把大家給嚇壞了,當天晚上都沒睡覺,借著淡淡的月光在地裏鉗高粱穗子,隔十幾步割出幾根壟,供馬拉車走動。

馬車往前走,兩邊的人把高粱穗子往車上倒,沒了腦袋的高粱秸稈就那樣立在田中。

他們近五十人走一遭就是五十根壟,再返回來,就是快一百根壟,收起來十分的快。

高粱葉子被吹的上下亂飛,人臉不小心蹭上,必定劃上一道口子。

就算是鋼鐵一般的漢子,也不願意自己臉一會添一道血口,大家都蒙上了布巾。

孫家的人忙了一天,原本都要睡覺了,孫昌撫聽到外面有動靜,出來一看,李青文他們還在不停的往回拉高粱。

他立刻把家裏人都叫出來,抄上鐮刀又紮進地裏。

幹了幾乎一天一夜,眾人又冷又餓,蔣立平厚著臉皮去找周豐年借人,幫忙來秋收。

他們這一年在這地裏花了那麽大力氣,可不能最後關頭被毀了。

周豐年也是個大方的,一次派過來三十個人,自己也到地裏牽牲口,往外拉莊稼,他都幹活了,那些三十個官兵更不敢偷懶,埋頭苦幹。

他們在邊城是半屯田,官兵也種地,不過沒有流犯這麽多,本來還指望讓流犯來收地,沒想到有一天會幫著流犯幹活……

還要拼命的幹!

因為蔣立平他們割的飛快,這些官兵不想落後太多,咬牙跟著,一天下來,累的手都擡不起來。

因為不用交糧,今年種的高粱多,麥子有一百多畝,豆子只有幾十畝,割高粱的時候,出了幾個人把豆子先收了,要不再吹兩天,豆莢都得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