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境界低了(第3/4頁)

“久下白是搞笑藝人出身,能不能演正劇?”楚舜看著吹哥發過來的資料,裏面有表演片段,空中WiFi網速不是太快,所以下載視頻還是挺花費時間。

十幾分鐘後下載完畢,楚舜開始看久下白的電影視頻,久下白因為長相比較兇悍,所以是日劇裏面的黃金配角,也會出演電影。

只不過島國電影的影響力,遠遠比不上日劇,對國內關注來說,還是在日劇中“憨叔”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吹哥這點就比較聰明,多數鏡頭都是下載的電影片段,因為電視劇和電影從表演上來說,還是相差挺大。

“歐克,就是他了,挺合適。”楚舜調好一個演員,然後是其他演員選擇,都挺順利的,除了正男媽媽的角色,楚舜覺得不行,打回去讓吹哥重找。

目前《菊次郎的夏天》演員就差正男和正男母親,楚舜想了想,又找到強巷司。

強巷司關於島國取景方面非常有一手,最開始《殺死比爾》的居酒屋權八就是他聯系到,因此《菊次郎的夏天》外聯制片,肯定還是他。

“淺草和靜岡的取景地聯系好了嗎?”楚舜發過去消息詢問。

[還差最後一個前鳥神社,其他都談好了。]

沒有三分鐘,那邊就發來回復,楚舜看見後點頭,對這個效率很滿意,因為《菊次郎的夏天》取景地是非常零散的,林林總總加起來有十多處。

問完強巷司,還和道具組聊了聊,除衣服方便的設計,菊次郎這部電影在道路上也沒有什麽好聊的,後勤工作差不多了,楚舜開始在手機上寫《高山下的花環》劇本,真是抓緊時間。

暫時先不說在飛機上的楚舜,說一說國內。

《隨電影》在好萊塢票房更高,在國內首日和第二天加起來,才五百多萬軟妹幣,一方面是紀錄片熱度真的不大,另一方面是國內網民太清楚了,楚舜不當人也不是一兩天了,真以為叫慣楚校長,就不記得以前楚牲的外號了?

所以李賀鶴以及國內的另外兩位主編回來,所寫的評價也是上了《光明日報》和《青年報》的頭條,但真的沒有掀起多少風浪,在網絡上《隨電影》沒有上熱搜。

也不是水平不行,看看李賀鶴的文章也還想,題目是:“世界電影史上,最奇特的一位電影人。”

[先鋒派、新浪潮主義、第三電影風格、新寫實主義、意大利現實派、詩電影風格、後現代結構主義、意象派、直接電影風格等等,很難定義赫赫有名的導演楚舜到底是什麽風格。

甚至於很難定義,導演楚舜到底擅長拍攝什麽類型的影片,愛情片、驚悚片、劇情片、科幻片、動作片等等,楚導都有極其優秀的代表作,哪怕是動畫電影,也獲得了安西國際動畫節的評審團大獎。

我以往一直想給楚舜導演找一個風格定性,直到觀看了羅伯特拍攝的紀錄片《隨電影》,才知曉了楚舜導演的風格,就是“楚舜風格”。]

太陽之下無新事,娛樂圈也不會有太平的時候,隨電影沒有擠上榜,而榜單上有XX新片發布,還有誰誰誰準備出演什麽角色。

反而是隨電影都上映三天後,#受驚嚇的歪果仁#上了熱搜第七,這熱搜款是一個在國外叫姜海博的網紅發的,他是個留學生,主要是拍攝一些美利堅的風土人情。

並且他還掌握了財富密碼,比如說國內有什麽歌曲、電影出名,他就會請幾個外國人來看,然後詢問外國人的觀影體驗,多數時候,請來的外國人都是說好話,“這首歌很酷,雖然我聽不懂歌詞”、“唱得挺好,我喜歡這個歌手”等等之類的。

姜海博跑來電影院觀看《隨電影》,本來是沒有什麽拍攝心思,能夠在好萊塢上映的華夏導演的影片不多,因此只要是華夏的影片,姜海博基本都會看,《隨電影》導演雖然是外國人,可拍攝的是華人,自然也要買票觀看,然後他發現電影院基本上都是外國人,華人很少。

“嗯?我不記得外國人這麽喜歡看紀錄片啊。”姜海博琢磨,隨即就聽到影院中的外國影迷大呼小叫。

“他不是導演嗎?為什麽舉起了攝像機?”、“感覺我奶奶進入楚舜導演的劇組都可以拍戲”、“片場主宰?楚舜根本就是黃皮膚上帝”、“他的劇組根本就不需要人,只需要工具”……

聽到聽寫,姜海博雙眼一亮,這真的才是好機會,就把外國人大呼小叫的聲音路了下來,當然沒有拍攝人臉,只是錄了聲音。

發到微博上了熱搜——

“哈哈哈,感覺國外影迷沒有見過世面,楚舜=導演=編劇=攝影=美術指導=剪輯,這不是世人皆知的公式嗎?有什麽好奇怪的。”

“說真的,我也看了《隨電影》,的確很佩服楚校長,但真的沒必要大驚小怪吧,前面電影的花絮,都能看見楚校長一個人相當於半只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