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太妃

宋婉晴成為皇太後以後, 並沒有想搬出承乾宮的意願。

如同當初的孝恭仁皇後(先帝生母)一般,盡管慈寧宮早早的就收拾好了,就等著她這個太後進門,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況且承乾宮經過她十多年的添置, 早就不比宮裏任何一所宮殿差了。

當然她想要留在承乾宮, 皇上自然不會有意見, 反倒還積極將皇阿瑪留給他的私庫又偷偷的、時不時的,給皇額娘添置, 生怕哪兒委屈了皇額娘,還特地吩咐皇後和後宮妃子不許在承乾宮吵鬧,不得擾了皇額娘的歇息。

要不是宋婉晴拒絕了, 皇上甚至還提出了要擴建承乾宮的話語。

對於兒子的孝順,宋婉晴看在眼裏,著實是哭笑不得。

不過有一件事的確該提上議程了。

她這個太後的位置安置好了,那些先帝留下來的妃子也應當安置了。

那些空出來的宮殿自有新一代帝王的妃子住下。

像是靜妃的鐘粹宮留作皇上的舒妃住下,安妃的延禧宮留作皇上的恭妃住下,坤寧宮自然是皇後的中宮之址,裕妃的永壽宮留作皇上的容妃住下, 於先帝朝時歷任兩代主人的景仁宮是留給皇上的嫻貴妃。

先帝留下來的妃子暫時都住在壽康宮。

與皇上商量了一下,先帝留下的妃子各自得了冊封。

將尊封裕妃為皇考裕貴妃。

這並非是宋婉晴一時善心來了。

不過是先帝留下來的妃子總要有一個帶頭的,不然剩下來的刺頭也不容易安撫。

盡管裕妃後來的心思多變, 可到底沒有做出什麽動作, 還是早期跟隨在她身邊的人, 不看僧面看佛面,況且弘晝確實是個孝順的好孩子,如此冊封裕妃不算出錯。

當然, 剩下的四妃之三。

有靜妃為皇考靜妃,安妃為皇考安妃,定妃為皇考定妃。

並無再將這三位妃子再往上提一提位份的打算。

其余的妃子各自得了冊封,好在先帝的妃子數量少,比不得聖祖爺那一輩,那才叫一個誇張,宋婉晴初進宮時,還是幫皇後商量了許久才安排好那些人的去處。

先帝留下的妃子尚且還算做皇上的長輩,皇上不好做主,宋婉晴便擅做主張讓這些妃子留作一處住下,況且還有一些皇祖妃嬪在留在這後宮之中,安排到一處也算是合理--

輩份問題著實是沒什麽好說的,在外頭也有另一套說法,讓皇考妃經常陪伴皇祖妃,不正是孝順的舉動嗎?

不過依著聖祖爺留下來的話語,說是有生養子嗣的妃嬪,年老時,可依兒子出宮在府邸榮養。

宋婉晴並不打算將這些老熟人留在宮裏--天天過來給她請安,對方不煩她都煩極了。再說了,這些人還有可利用之處,用來給大清江山增光增熱,非常之好。

畢竟先帝這才繼任十多年的王朝,一旦江山更替,少不了時期的動蕩,盡管弘曦上位時一切都還算安穩,不過要忙的事還多的很呢。

宋婉晴暫且讓皇考裕貴妃安撫著擠到一堂的人,之後傳出口風,說是皇上和太後有意讓諸位先帝阿哥接走自己的生母或是養母。

這消息彌散開後,前朝後宮的相關利益者都沸騰了。

無論是平時不問世事的多羅祈郡王弘昀、中規中矩的和碩成親王,還是散漫之極的和碩和親王,一個個都恨不得在皇上面前表現一番,以爭得榮光,讓自己生母被接到府邸上奉養。

與此同時,後宮原先一些吵鬧的皇考妃也變得一聲不吭了,好心情來時,不但想天天給太後請安,還想著將一些經驗教導給後宮妃子。

對於前者,宋婉晴醜拒,而後者,她也只是挑挑眉冷眼觀看,有皇後在,著實是不用在意後宮妃子接觸這些身份敏感的人。

這樣也有助於後宮主位習得新的經驗,不用處處都往壞方面想。

或者說,前朝後宮這場面是她最樂於看見的。

不然她也不會特地傳開這消息了,若說朝廷上的臣子,那還真沒有比兄弟更值得信賴的存在了,就算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那也是同宗族的出身,本質上,維護著相同的利益。

謂之一舉兩得,幫了兒子,也幫了她。

先帝妃子一事暫且告一段落。

宋婉晴卻是開始煩惱景陽宮留下的那人如何處置了。

到底是生了三阿哥弘時的生母,就算是犯下了謀害子嗣的罪過,可先帝不在了,總要給個名頭李氏。

況且新皇上位,為了以示恩典,弘時的宗籍該回來了--這也是先帝在位時的意思,不過這些年弘時整天只顧得喝爛酒,就算有皇室宗親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不知道到時候見面會是如何一番模樣。

宋婉晴揉了揉額頭的穴位,不再繼續想下去了,吩咐奴才擬了懿旨,冊封先帝潛邸時侍妾李氏為皇考齊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