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 工具人師妹真香(第3/3頁)

這種生活雖然辛苦,但是在問對的過程中,李素也琢磨明白了一些意外收獲:這種事兒,實在是太適合由蔡琰來做了,換個人恐怕還扮演不好這個提問者的角色。

為什麽呢?很簡單,因為《殿興有福論》一旦公布天下、被朝廷認可之後,很多問題,當世大儒是不敢問的。所以李素根本不可能指望其他大儒跟他辯論。

這跟此論的政治性質有關:你丫盯著朝廷的正統論找反例特例,你想幹啥?是想謀反麽?

還是至少想為其他蠢蠢欲動想謀反但還不敢謀反的人提供理論依據、給他們壯膽、告訴他們“天譴已經被前一個造反者吸收應驗了,你們安全了”?

外人質疑得太細,很容易被扣上大逆不道的罪名——汝視十常侍之劍不利否?

但是,這些反例完全不辨析又不行,如果讓大家都不敢說,把對理解的歧義藏在心裏,始終不得釋疑,也不利於統一人心,正所謂堵不如疏嘛。

比如之前提的那個“張角有沒有吸走張舉的天譴”,那就是最容易想到的問題,天下估計至少有幾千人會想到。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蔡邕身邊的親近人,裝小白把這些問題問了。

蔡琰才十三歲,小姑娘一個,她問這種問題肯定不會被世人解讀為“別有用心、想幫反賊壯膽”,只會認為她是“天性好奇、純粹好學”,畢竟哪有女兒反對親爹的學術理論的。

而且她的問題都是李素輕易解答了的,就像《莊子》上那個負責捧哏的惠子一樣,質疑力度剛剛好,又不會有強到李素無法化解的毒性。

簡直就是一針滅了活的安全疫苗,尺度剛剛好,既不會讓本體病變,還能補上免疫漏洞。

學霸師妹工具人真香!

如此這般,三人精誠合作,忙碌到十月底,《殿興有福論》和《蔡李公問對》的初稿,終於先後問世了。

大夥兒最後斟酌了一遍,把兩套內容都交給甄家的工匠雕刻。

大約十一月初,成品的書就印出來了。

看著墨香未散的著作,李素的眼神閃過一絲厲色。

把這套書的內容宣傳出去,再配合劉虞的軍事壓力和利益誘惑,三管齊下,是時候送反賊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