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赴戰遼東(第2/3頁)

雙方不太愉快地結束了這次談判。

李素回城後,直奔蔡邕蔡琰下榻之地,反正他跟蔡琰已經算是通過口頭君子協定定親了,多走動走動也是應該的。

蔡邕還沒有恢復官身,所以剛才也不好出城迎接,輩分上也不合適。

蔡琰看到李素回來,立刻蹦蹦跳跳過去拉著手轉圈:“師兄!陛下沒封你京官吧?”

李素笑著摸摸蔡琰的瓜子臉:“陛下倒是想封我做太中大夫,在朝諫議,我說‘張純未滅,善始善終’,討了個遼東長史回來了。”

蔡琰臉一紅,很是開心,但隨後又閃過一絲隱憂:“那要是張純平定了之後呢?”

李素想了想,附到蔡琰耳邊:“我自有辦法,但是說出來有點大逆不道,船到橋頭自然直,以後你就知道了。”

蔡琰被吹得耳根子癢癢,身體有些軟,沒有再追問。

李素也恰到好處地歪樓岔開話題:“不說這些了,我如今可是封侯了,不慶賀一下麽?”

蔡琰眼珠子瞬間睜大,整個人也有勁兒了:“封侯了?跟爹一樣的關內侯麽?你畢竟是一起寫了《殿興有福論》的,早就該封個關內侯了。”

李素得意一笑,攬著師妹安撫:“既然你都覺得該封關內侯,那實際上當然不止了——不然張舉不是白殺了?我可是列侯,都亭侯。”

“都亭侯?不及弱冠就是列侯了?那可真該賦詩一首,以志其盛況。”蔡琰比李素還激動,抓著李素的雙臂微微顫抖。

她倒不是貪慕榮華富貴,純粹是為李素高興,有一種參與和見證了歷史的豪邁感。

蔡琰從軟墊上站起身來,左右徘徊,全神貫注思索著詞句,但想來想去不得要領,又回到李素身邊坐下:

“師兄,都怪我想不出那種潛入敵營遊說的盛況,這根班定遠不入虎穴,情景定然又不相同吧?你多說說唄,當初夜入烏桓大營,是何等情形,我好為你賦詩一首。”

李素輕描淡寫地吹噓:“那有什麽好說的?我當初可是一路潛行,還得避開張舉安插在丘力居身邊的耳目,所以是殺了丘力居的斥候隊、偽裝成斥候回營、神不知鬼不覺混到丘力居中軍。”

蔡琰從沒聽過這些細節,不由悠然神往,抓著李素手臂的手心都出汗了:“當時天黑不黑?下沒下雪?是不是很不容易?”

李素:“當然不容易了,和雪翻營一夜行,神旗凍定馬無聲,大致就是那樣子了。遙聞胡酋拍案起,方知偽帝已受刑。”

蔡琰:“……”

李素:“怎麽了?描述得還不夠清楚麽?”

蔡琰:“我讓你描述,結果你自己就作了!說,是不是這些天早就想好了?生平得意之功,難怪每天念叨,原來早就自己偷偷做好了。”

李素:“我這就是順口描述當時情景啊,你可以重新做的。”

蔡琰咬著嘴唇想了一會兒:“算了,我作得還沒你好。你怎麽什麽都會啊,跟你一起那麽久了,每每還有意外之喜。我把這首詩抄下來,說不定以後有機會拿給人看。”

……

歇了一夜之後,第二天一早,李素就跟著劉備等人上任了。

劉備的兵馬還大部分囤駐在遼西,他們只是自己年關回來薊縣述職、順便接受朝廷的封賞敕命。所以回去也快,幾個人每人數馬快馬加鞭,三天就能回到前線。

劉備騎在馬背上,還不忘調侃贊嘆:“賢弟,聽說你昨夜做得好詩,連蔡公都嘉許,說你居然能首創七言韻律,你身上,竟還有多少文采謀略,不為人知。”

李素:“這麽快就傳遍了?”

劉備:“這是好事兒,怕什麽?辭別蔡公的時候,他告訴我等的,真是應景呐。我倒是想作,作不出來,還是殺敵報國痛快。”

劉備還算好的,一路上最迷弟的是張飛。

張飛這人其實很喜歡附庸風雅,但除了字寫得比較端正之外,沒什麽創作天賦。聽說李素這首詩之後,就謄抄了好幾遍,留下一副他自認為寫得最端正最霸氣的留下觀賞。

李素心中微微不好意思:早知道就再字斟句酌一下了,現在收都收不回來。

李素連忙歪樓:“別說這些了,聊聊前線軍務吧,我去了一趟雒陽,都不知遼西遼東那邊局是如何。張純如今屯兵何處?”

劉備:“張純自守遼東郡治襄平,派烏桓難峭王沿大小渝水守昌黎、徒河。其余各處,應該不甚緊要,兵力也不多。但昌黎扼遼東遼西咽喉門戶,我軍出臨渝至徒河,陸路四百余裏無河可以運糧。

去歲遼西遼東又盡皆大饑,我們還用絕糧之計逼降丘力居,如今張純再來堅壁清野,我軍軍糧幾乎是從無終開始起運,水路輾轉四百裏,陸路又是四百裏,只怕難以持久圍攻昌黎,必得速戰速決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