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義名分(第2/3頁)

與此同時,因為皇帝已經在移駕去長安的路上了,而如今三輔之地的防務還在車騎將軍皇甫嵩之手,董卓也害怕皇甫嵩趁他本人還留在關東跟諸侯打仗的時間差,挾天子以令諸侯。

所以董卓就用天子名義把皇甫嵩先召到雒陽,改任為執金吾。然後才放皇帝出潼關至長安,不給皇甫嵩可乘之機。

這裏面的時間差是足夠的,因為皇帝移駕行動是很慢的,歷史上後來獻帝東歸,從195年6月走到196年7月,才從長安回到雒陽。這次從雒陽去長安,走上三四個月也很正常,估計年底才能入關。

皇甫嵩此前是車騎將軍,改任為執金吾明顯是降職了,但這麽魔幻的命令,皇甫嵩為了愚忠的名聲,還是接受了——原本的歷史上,此刻皇甫嵩的官職應該還是左將軍,但董卓一樣把他降了好幾級,降為“城門校尉”,皇甫嵩都去了。如今車騎將軍降執金吾,降職幅度還不如左將軍降城門校尉呢。

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苦勸,說這種時候去了雒陽肯定會遭遇不測,但皇甫嵩不聽,依然堅持上路。

皇甫嵩的行為,與原本歷史唯一的蝴蝶效應差別,只是他被當初答應靈思皇後的“保護萬年公主就藩”的密旨所束縛(是李素轉述的口諭),所以決定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在離開三輔之前把萬年公主的安全確保一下。

皇甫嵩就派密使到南鄭,魯肅接報後又快馬去江州,在江州通知到了李素,讓李素千裏迢迢北上跑一趟。

因為李素當時接到信時,趙雲已經被劉備派出去了,周泰也跟著關羽去了東線,李素就匆匆只帶典韋一人,快馬北上。

……

李素是九月下旬,快馬加鞭趕到陳倉城,見到的皇甫嵩。

“末將李素,參見車騎將軍。聞車騎將軍有召,星夜兼程而來,不敢有誤。”

李素至今還是使中郎將銜,故而在皇甫嵩面前以軍職自稱。

“不必多禮,此番前來,目的你也知道了。我很快就不是車騎將軍了,不用跟一個老朽計較。”皇甫嵩今年剛剛六十歲,距離李素一年前見到他時,卻頭發都白了不少,顯然是憂慮所致。

李素當然也要再勸一句:“末將所見,與令郎相同,還請車騎將軍三思!”

皇甫嵩一擺手:“此事不必再說!我已年過花甲,諸子皆不成器,唯求以忠義漢臣之名了此一生,你們這是壞我晚節!董卓若果然倒行逆施至惡貫滿盈,自有天譴誅之,不缺我一個老朽出力——

伯雅賢侄素知天命,或許在你心中,劉益州早已被視為匡扶漢室的中興之主了吧。不知後世修史,會如何寫我皇甫義真,呵呵呵……”

苦笑之中,充滿悲涼,但又夾雜幾分豁達。

李素搖頭嘆息:“既如此,我多說也無益——時間緊迫,請車騎將軍與我們同行回長安吧,我們邊走邊談。”

皇甫嵩目前在陳倉,堅持回雒陽,中間必然途徑長安。他在拿到董卓以天子名義的召見詔書後,拖了大半個月,拖到李素快馬趕來,已經很不容易。

兩人也不矯情,皇甫嵩就帶著親衛兵馬,李素也帶著典韋和五百騎護衛,一起沿著渭水東去。

路上要走兩三天,李素也趁機多了解一些外部世界討董的近況,乃至和皇甫嵩交流對董卓暴行的認知。

李素知道歷史上董卓就對太學、太廟、皇陵各處禍害,自然要跟皇甫嵩一一說起,盡量讓皇甫嵩多忌憚一些董卓,也讓皇甫嵩為了保護長安三輔、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先做點布局。

李素的勸說效果不是很好,但潛移默化說得多了,總有一些收益。

比如,在第二天走到郿縣的時候,李素騎馬跟皇甫嵩深入聊了“董卓熔鑄朝廷禮器為新錢”的話題,皇甫嵩便是嘆息不已,還爆料了一些他知道的消息:

“聽說,董卓已經越過我,要求京兆尹配合他把長安這邊的陪都禮器也都熔鑄為錢,真是非人臣所當為……罷了,不如想想辦法,讓萬年公主跟你走的時候,帶走一些陪都廟庫的朝廷禮器,算是公主的陪嫁吧。只是,如何讓萬年公主去南鄭,甚至成都,還需要一些借口。”

皇甫嵩一說可以遷公主送陪嫁禮器,李素一下子就不困了,他立刻出謀劃策:“實不相瞞,靈思皇後薨前,曾有秘密口諭於我,說一旦她遭遇不測,且將來……廢少帝也駕崩,則萬年公主父母、親兄皆已不存於世,願請其叔撫養、將來代主婚事。

去年我未將此口諭告知車騎將軍,皆因靈思皇後、廢少帝並未全部棄世。而如今,董卓果然倒行逆施,鴆殺廢帝。靈思皇後遺言中所附條件,均已成熟,我也知將軍忠義,才鬥膽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