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救火雒陽城(第2/3頁)

那些潰散的西涼屬吏小校逃出城時,回頭已經看到城內火頭處處,天空都有些微紅,似乎日出提前了一般。

關羽回城,再親自指揮救火不提。有數千精兵有秩序地作業,總算是控制住了一些火情,把損失控制在了十幾個街坊的範圍——凡是一處街坊被縱火,官兵也放棄了挽救,只是把與其他坊市較近的房子拆了、木頭和稻草堆到火場一側,防止火太大燒過街蔓延到另一個坊即可。

唯一在過程中比較犯難的,是南宮被楊懿死前密集縱火了,負責攻城救火的周泰很快發現根本無法拆斷,控制不住,飛報關羽:

“將軍!南宮起火根本無法像外城坊市那樣靠街巷隔火。南宮本就渾然一片,而且當初十常侍之亂袁術就燒過一些了,董卓進京後也沒有修過,亂木叢雜控制不住啊!”

關羽臉色鐵青,心念電轉,很快想起趙雲跟他聊起過的一樁事跡:“快去南宮與北宮連接的天橋復道!讓士卒砍伐撞木把天橋拆斷!”

“天橋復道?”周泰這種鄉下人根本沒來過雒陽,當然是聽得一臉懵逼。

關羽一拍馬脖子:“南北宮就是靠復道連接的!當初子龍就是在復道下面救了跳橋的太後與陳留王他們!這都不知道?”

周泰頓時很是羞赧,自己居然連本陣營的前輩名將的英雄事跡細節都不清楚,似乎確實有點不太好。

他立刻讓人趕到南宮第七進也是最後一進的溫德殿,然後暴力拆了一段很粗的宮殿立柱過來,登上南宮溫德殿與北宮德陽殿之間的復道,直接像攻城槌一樣讓幾十個力士扛著,然後對著天橋兩側的橋壁猛撞,幾下就把橋撞得千瘡百孔。

然後再撞天花板和地板,沒幾下天橋終於塌了,隔斷了南宮和北宮。

還有十幾個拆橋力士沒收住腳,直接從塌了的橋面上掉下去,相當於從四樓跳下。有些摔得鼻青臉腫,有些摔得特別不巧的斷了條腿,但並無人摔死。

由此也可看出當初少帝不敢跳橋的怯懦,因為即使毫無保護也是不可能摔死人的,何況當初墊了被子呢。

把天橋復道徹底拆光時,火才延燒到外面前五進的崇德殿中德殿嘉德殿宣德殿建德殿呢,離溫德殿還差一進章德殿,所以時間倒是綽綽有余。

……

關羽處置得法,也只能隔火而無法滅火,因為全城十幾處坊市和南宮都起火,水根本不夠用。因此這些廢墟至少還是要燒幾天才會因為燃料耗盡而熄滅。

這個過程中,關羽唯有小心謹慎,讓士兵輪兩班倒或者三班倒看守,一旦有蔓延風險還得拆,或者是把竄飛亂飄的火苗第一時間撲滅。

小新謹慎忙了整整一天,大部分可燃物燒光了,火勢變小,才稍稍輕松一些,但也不敢放肆。到了第二天中午,趙雲的部隊才趕了回來,第三天清晨孫堅的近萬人殘兵才強行軍趕到雒陽,想看看還有沒有好處可撈。

不過進城之後發現關羽軍以及城內剩余的幾千名漏網百姓,居然都在認真救火,孫堅也有些慚愧和欽佩。

“征西將軍究竟如何維持的軍紀,竟能不急於掠奪搜刮而是救火救民,果然兵在精不在多。”

孫堅完全可以想象,經此一事,征西將軍劉備的聲望,會在司隸地區如何廣泛傳唱。

他也不好意思搞特殊,就讓士兵們找安全的街坊尋空屋住下,休息一夜恢復急行軍的疲勞,然後跟關羽一起防火掩陵。

大火一直燒了三天,關羽軍救火的同時也沒閑著,就把城裏發現的死屍都拖到火焰特別猛烈的地方,丟進去火化。像北宮這種沒被火蔓延到的地方,也有不少宮人屍體,那就拖去南宮的火場火化。

這是李素告訴趙雲的“防止瘟疫”的辦法,趙雲一直謹記在心。

“掩埋泡著宮女死屍的水井”之類的活兒可以慢慢幹,但火化必須趁著有火,否則等火滅了還要再特意生一堆火焚屍,那也太浪費了。

搜屍過程中,關羽和趙雲也不免發現有些有宮女的水井,屍體數量並不多,還有些投的是枯井,關羽趙雲一合計,為了減少工作量,就把只有一兩個屍體的井打撈上來火化掉,然後撒點生石灰凈水。只有屍體多的井才直接封死。

畢竟也得考慮將來雒陽百姓的生活嘛,填井淤爛後周邊很久都無法再打井,取水也會不便。

前後上百個宮女、宦官屍體被拖到南宮,死人身上的東西他們也不會去搜,因為李素跟趙雲說過,“屍氣”可能就是瘟疫的源頭。

但是燒著燒著,很快也有監視火場的士卒發現一些問題。

“將軍,剛才那個火堆裏好像有東西燒不掉,怎麽還冒黃光呢?不過就一閃,很快就沒了,像是黃金一樣的東西熔煉的光呢。”